第A03版:问政

扎根社区26年,当好居民健康“守护神”

记者 顾金华

本文字数:1730

    朱兰。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报讯 党的二十大代表、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朱兰,26年来始终扎根社区,当好居民健康的“守护神”。

    从“坐等”到“主动”

    毕业后,朱兰在徐汇区日晖医院开始职业生涯。那时的她,穿着白大褂,坐在诊室里,等待着患者的到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转型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时,我面临了一个重大的选择:是继续留在熟悉的专科领域,还是转型成为全科医生,深入社区,服务更广泛的居民群体?”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朱兰说,多年的临床实践让她深刻意识到,大医院的人满为患与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小病小痛,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就能有效避免病情恶化,减少大医院的压力。于是,朱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走出诊室,走进社区,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转型为全科医生后,朱兰的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只是坐在诊室里等待患者上门,而是主动下沉到社区,与居民签约,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从治疗小病小痛,到管理慢性病,再到预防大病,朱兰用她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细致,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多想一点,多问一点,多说一点,多帮一点,是朱兰始终坚持的服务信念。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记住复杂的服药规则并不容易,朱兰亲手写下服药说明,让居民压在玻璃板下,随时提醒。朱兰多次在细致的巡诊中发现异常,为患者赢得治疗的黄金期。

    20多来年,朱兰赢得了居民的口碑,获得无数赞誉。茶陵路75弄的周奶奶,在弥留之际还叫着她的名字。许多居民即使搬迁到了外区,也依然会辗转几路公交来找她看病。他们已经把朱兰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让社区成为“大舞台”

    朱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小医生”也有“大舞台”。

    2011年,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朱兰作为第一批全科医生之一,逐步带头实践家庭医生制服务“1+1+1”签约等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工作,试点分类健康管理服务,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的“医养一体化”养老新模式,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2017年4月,在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会上,朱兰作为唯一的家庭医生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她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

    这些年,除了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外,朱兰最直观的感受是,更多的资源正在向社区倾斜。“从以前的‘医联体内资源下沉’,再到如今全面实施上级医院‘号源下沉’。居民接受度更高了,全科医生工作起来也更方便了。”

    推动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朱兰积极组织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她共负责及主要参与上海市级、区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参编8部医学书籍,参与二十余部国家级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编写。她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也为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科研的同时,我希望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传授给更多青年医生,让他们留在社区、扎根社区。”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实习基地的骨干教师,朱兰负责全科规培生、复旦大学医学生的社区带教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全科思维与理念。她还曾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参加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概论授课,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朱兰表示,居民愿意在家门口就诊,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自己也将继续扎根社区,当好千家万户的“健康守门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问政 A03扎根社区26年,当好居民健康“守护神” 记者 顾金华2024-08-30 2 2024年08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