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写小说,拍电影 文学路越走越宽

市作协最年轻会员是位00后

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沈诗怡

本文字数:1835

    俞生辉

    15岁时,金山小囡俞生辉写了小说作品投递给上海市作家协会,自此开启文学之路。不甘心比别人差,不断尝试,让这名00后在创作中探索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如今俞生辉是金山区作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也是上海市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今年夏天,俞生辉从吉林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创作之路也不局限于文字,正尝试将文字转换为影像,更想打造一支与众不同的导演团队。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沈诗怡

    15岁才与文学相遇

    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 俞生辉用了一个词——戏剧性。他从小并未展现过文学的天赋,15岁那年,他得知一位朋友正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上课,心血来潮的他通过邮箱投递了一篇自己的小说作品,“后来奇迹般地入选了,我竟然得到了去市作协上课的机会。”

    然而,成为作家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市作协的第一节课上,《收获》杂志资深编辑、知名作家走走对入围作品一一评价。“我周围的同学都来自知名高校,老师对他们的作品赋予了很高的评价。”俞生辉期待走走点评他的作品,但换来的是老师沉默的三秒,并说:“没想到这个班里还有这么差的作品。”

    年轻气盛的俞生辉虽然要面子,但他还是认真听老师指出的问题,还“越挫越勇”。“当时我脑中蹦出一个想法,未来一定要写出一篇作品,让老师刮目相看。”这也成为俞生辉文学之路的目标。

    18岁那年,俞生辉将作品《铁路沿线》发送给走走老师,期待老师的批评与指教。出乎意料,他收到了“写得很好”的评价,这是俞生辉受到老师认可的第一部作品。2020年夏天,结束高考的俞生辉加入了金山区作家协会。去年,还未大学毕业的他又进入上海市作协,成为市作协最年轻的会员。“进入市作协的标准是出版两本书,但因为我高中时在市作协举办的黑马星期六比赛中两次获得三十强,还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了一些作品,有前辈老师们认为青年作家值得支持与鼓励,所以便入会了。”同年夏天的金山区作协换届会议上,他成功当选新一届理事。

    从文字创作拓展至影像

    俞生辉创作表达不局限于文字。大学时,他结识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毕业的老师,这位老师改变了他的创作道路,让他从文字创作拓展到影像输出。“他教给我的第一课是,一年不许写任何东西。”虽然心存疑惑,但俞生辉还是照做了。一年里,俞生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他发现自己能够更用心观察生活,思路变得宽广。

    一年后,俞生辉写下了只有2000字的《蚯蚓》,该篇小说在2023年获得《收获》“无界漫游计划”演绎小说奖。“那时候是按字数计算稿费的,很多人为了稿费会把文章尽量写长。但我认为《蚯蚓》是极其凝练的,我无法找到一处增加或删减的地方。”

    “我要对写下的每一个文字负责,它必须是凝练的,这重塑了我对文学的认知。要知道鲁迅、老舍或史铁生先生,他们很多精彩的文字都很简短,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一席之地。我也一直在思考,可能凝练的作品才能在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俞生辉对记者表示。随后,俞生辉将《蚯蚓》发给导演老师,老师没有直接表达对作品的看法,只是说:“把它做成电影。”在很多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由《蚯蚓》改编的短片作品《无孔不入》进入诞生计划。“通过影像拍摄,我的认知完全打开了。”

    如今,俞生辉和他的老师以“建立中国第一支导演团队”为目标不断扩大自己的创作团队。《无孔不入》就是由这个创作团队打磨出来的作品。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毕业于神奈川大学人类学、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专业的同学,也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会专业的“转行”人士。团队在野外拍摄时,经历了蚊虫叮咬、无信号等各种困难,还要常常熬通宵。虽然现场艰苦,但整个团队对创作的最大要求是“质量”,目前每年计划产出2~3部作品。“团队还在慢慢磨合,《无孔不入》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创新性实验,目前只完成了一半。我希望未来某一天,我们能产出对得起这支队伍的作品。”俞生辉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青年 A04写小说,拍电影 文学路越走越宽 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沈诗怡2024-08-30 2 2024年08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