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问政

“书比人长寿”是每个图书编辑的光荣与梦想

记者 郦亮

本文字数:1640

    李纳。青年报记者 徐易飞 摄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上海书展上,《辞海》网络版3.0版体验展位上读者排起了长队。体验一次可能需要排队半个小时,但很多人对此十分好奇。“我从1989年第四版《辞海》就开始购买,到现在家里已经有4个版本的《辞海》了,书柜都放不下了。没想到现在一个手机上网络版就全部搞定了?”读者宁先生和记者说的时候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李纳看到这番热闹的体验场景百感交集,有一种欣慰,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回想起自己和青同事们参与《辞海》编纂工作的艰辛时刻。

    目前担任着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编纂处社科编辑室主任的李纳,今年刚刚获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首届“巢峰青年编辑奖”获得者,也是今年上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6年从学校毕业之后,李纳就在辞书出版社工作至今,她的大部分工作都与《辞海》有关,先后参加了《辞海》第六版、第七版、网络版的编辑工作。

    每天上班,李纳都会从办公楼层走廊里贴着的那句“为辞书者,自当体察用者之需要,恰如其所需以予之”的名言前经过,这是1915年《辞海》编辑大纲里的一句话,她对此早已深谙于心。“我的理解是,这句话在提醒每一位《辞海》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心里装着读者,为读者服务。”李纳对记者说。

    有人把百年“辞海精神”总结为“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在“平面辞海”的时代,这种“字斟句酌”似乎显得更为直观。对于一些条目,对于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真的是到了极尽推敲的地步。“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磨人的工作。”李纳说,“时间长了难免觉得很枯燥,自己学着苦中作乐,在字里行间感受一个个人物的悲欢离合、一件件往事的起伏转折,算是在工作中体会人生别样况味。”

    那现在读者的需求就是便利和轻巧。所以百年《辞海》必须迎来一次大变革,从纸质时代走向网络时代,迎合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需要。于是,李纳又带领她的青年编辑团队投入了《辞海》网络版的编辑工作。李纳告诉记者,《辞海》网络版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将纸质版内容转换成数字版那么简单,需要增加很多内容。比如为 每个汉字增加书写动态笔顺;新增“汉字源流”,收录7000余个汉字约30000个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古文字字形,展示汉字的早期形态和历史演变轨迹。新增“书法”,收录了1000余位历代名家书法单字16万余幅。此外,《辞海》网络版还增加了大量图片、音频、视频内容,并制作了200余个3D动态模型,直观展示远古生物、历史建筑和部分天体的形态。

    因为真正做到了“自当体察用者之需要,恰如其所需以予之”,《辞海》网络版自2021年一面市就收到读者的热烈追捧,2022年9月和2024年3月相继推出2.0版和3.0版。截至2024年2月,《辞海》已为500余万用户提供了超4.2亿次知识查询服务。每次看到网络版如此受欢迎,李纳也很满足,觉得这个工作固然“磨人”,却也是极有价值的。

    巢峰是中国著名出版家、辞书编纂家、经济学家,长期具体主持《辞海》的编纂工作。作为青年后生,李纳自然与这位老前辈有过不少交往。她记得巢峰曾说“我的生命跟编纂《辞海》交织在一起。我老了,但我相信《辞海》不会老。”她认为,巢峰先生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诠释了何谓“书比人长寿”。

    “书比人长寿”这难道不是每一个图书编纂者心中的最高理想吗?“我与《辞海》相伴的这近二十年,可能只是她生命长河中短暂的一瞬。我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辞海》的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李纳对记者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问政 A02“书比人长寿”是每个图书编辑的光荣与梦想 记者 郦亮2024-09-02 2 2024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