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宣传普及,由上海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检察院、市文旅局执法总队、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清朗守护 为你而来’——沪小信进校园第一课”昨天举行,现场率先发布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菜单式”课程库,30个课程助力未成年人安全“避坑”。
■05
昨天,一堂别开生面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普法课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开讲。学生们聆听了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田相夏和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未检负责人徐丽春的讲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宣传普及,由上海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检察院、市文旅局执法总队、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清朗守护 为你而来’——沪小信进校园第一课”当天举行,现场率先发布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菜单式”课程库,30个课程助力未成年人安全“避坑”。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首推课程库30个课程共“点单”
今年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设“网络素养促进”专章,对家长、学校、企业及各相关部门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响应这一要求,上海市委网信办、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市文旅局执法总队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四方协同机制下,联合推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菜单式”课程库。
据了解,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菜单式”课程库涵盖条例解读、网暴防治、犯罪预防、防沉迷、网络安全等五大主题的各类课程共30个,由来自检察、网信、公安网安、文化执法等部门的一线实务工作者组建强大讲师团阵容,区分各个年龄段学生及家长、老师等不同对象,根据未成年人用网需求研发定制,形式上有模拟法庭、互动游戏、情景剧演绎、以案释法等。如网络防沉迷主题,针对小学生开展《网络游戏素养课程》和《“拒绝沉迷 健康游戏”网络安全宣传课》,均以互动游戏和互动讨论为主。面对中学生则是以案释法带来《沉迷网络 害了自己》课程。
“菜单式”课程库实现了“点单”授课、按需施教,让未成年人安全“避坑”,文明“冲浪”,全方位提升网络素养。
剧本杀、情景剧成青少年普法新形式
为合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今年7月,上海市委网信办会同市精神文明办、市检察院、市文旅局执法总队、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等部门,正式启动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期间,上海市委网信办累计清理涉未成年人违法违规信息354万余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8.2万余个,下架违规商品数量1457个、封禁违规群聊4181个、违规话题637个。对平台用户发布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发布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对未成年人恶意损害形象等案件予以查处。
在创新普法上,上海打造“沪小信”沉浸式普法剧本杀,研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互动课程,制作青少年网络安全情景微剧;发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青少年议事厅”。此外,结合“开学第一课”“护苗”“爱心暑托班”等常态化活动,各区依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使未成年人保护宣传进校园、进园区、进社区,更好推进“家、校、社”三方联动。
另据了解,为让属地重点平台更好更快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关于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的要求,上海市委网信办组织编写的《上海属地网络平台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的合规指引(试行版)》也在当天发布。该指引将在哔哩哔哩、小红书、阅文集团、喜马拉雅、虎扑等属地重点平台试行。
此外,上海未成年人网络法治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同宣传点当天同步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设立。据了解,华政附中作为全国第一所法制附中,完善配备了“民主课堂”形成“尚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