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

全国模范教师任忠鸣:

学高为范 共铸强国

记者 刘晶晶

本文字数:959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上海大学任忠鸣教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他是我国磁场下材料制备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一位会在疫情中为学生开设“理发室”的好老师,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好好教书,来大学干什么?”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四十余年,任忠鸣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教导青年教师,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除了教授知识,他更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报国的情怀,教会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如今已是上海大学教授的钟云波是任忠鸣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他还记得,自己的科研路上一步步都有老师的身体力行。

    当时钟云波研究的课题是国内空白,科研条件和研发经费非常有限,在自己因为设备搭建问题急得挠头的时候,是任忠鸣老师一边安慰,一边与他并肩研究。短短两个月,他们研发出了国内首台行波磁场。可控制磁场的装置太贵,远远超出课题预算,又难倒了钟云波。此时,又是老师伸出了援手。“任老师与我一起搭建控制装置,一个月后终于完工。”

    也是在任忠鸣严谨治学态度的熏陶下,钟云波暗自决心要做一名像任忠鸣老师一样的高校教师。留校后,钟云波在2017年实现上海大学首个单笔技术转让2400余万元的重大突破,培养的学生发表了学校第一单位的首篇Science文章。

    坚持教学的同时,任忠鸣也致力于科研攻关,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冶金和金属凝固领域默默奋斗。作为我国磁场下材料制备研究的开创者,他提出借助超导产生的超强磁场开展材料制备构想,开发冶金和材料制备新技术,成功推广应用并解决高品质金属材料冶金制造中的关键问题。任忠鸣常对学生说,科研精神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信念和责任心,不能以“有用”和“没用”来衡量科研价值,很多科学研究虽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有机会揭示若干本质及核心问题。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他都会精心准备每一页内容,希望将做人、做事、做科研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今年亦不例外。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焦点 A03学高为范 共铸强国 记者 刘晶晶2024-09-10 2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