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向前进 博青春

身份转变温暖不变

华理“小叶子”在进博与寻甸的邂逅中传递爱

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湍蔚

本文字数:1796

    方晴在进博会受访。 受访者供图

    方晴在云南寻甸的课堂上课。 受访者供图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方晴,是一名进博会的三年级“小叶子”。从第四届的会期会务岗,到第六届的辅助管理岗,再到第七届的长期管理岗,3次进博会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她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魅力,而“进博”也见证了方晴4年来从本科生到支教老师再到研究生的成长与蜕变。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湍蔚

    三赴进博会

    延续责任与快乐

    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岗位,方晴以同样饱满的热情高质量完成任务,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青春风采。今年,方晴成为了一名长期管理岗的“小叶子”。相较于冲在一线的志愿服务,长期管理岗更偏向于幕后的默默守护。在志愿者服务保障的后勤组,方晴主要负责43所高校车辆的需求调度,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相较之前的岗位都有很大提升。在接送志愿者的车辆安排上,她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尽己所能地保障每一位志愿者的出行便利。“我们重视每一位志愿者的交通出行需求,他们的每一个需求,我们都会给到回复和反馈。”

    四年来,身份转变,初心未变。从幕前转向幕后,从“一年级”的“小叶子”成长蜕变为“三年级”的“小叶子”,方晴的信念始终如一。“能够服务好进博会和广大志愿者,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她说。

    “云游”进博

    将进博带进寻甸教室

    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方晴在云南寻甸进行了一年的支教服务。这一年,方晴并未踏入“四叶草”,但她以另一种形式与进博相会——带着寻甸的孩子们“云游”进博会的引路员。

    FE电动方程式赛车、NA-CHI机械臂、卡特彼勒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一幕幕硬核制造成果透过小小的视频窗口,从上海的进博会现场传递到云南寻甸的课堂中。通过视频直播,方晴带着孩子们观看进博会的盛况,共享进博时刻。同时,她配合视频为孩子们作了详细的讲解和答疑。

    谈及“云游”进博的活动感受,方晴认为,进博会所传递的开放、共享的理念正是服务学生所需要了解学习的,她希望能够将自己在进博会上学到的知识、得到的锻炼带给孩子们。

    据介绍,“云游”进博系列活动迄今为止已经连续开设了六届,而第一批参加“云游”进博项目的寻甸学生马瑞晞今年也成为了一名“小叶子”。“看到接受过研支团帮助的学生,考入华理,并真的成为了一名‘小叶子’,冥冥之中仿佛有种牵连不断的线。”这种传承令方晴激动不已。

    与爱相约

    奔向更远的山海

    “世界上凭空出现了114个我牵挂的人,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方晴回忆起支教生活时如是说道。

    方晴是华东理工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她的任务是担任仁德四小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热爱,方晴与云南寻甸的缘分只因一个约定。

    方晴的姥姥曾是一名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她主动报名出发前往新疆喀什支教,一待就是6年。“小时候常常在姥姥膝下听她讲新疆的故事、支教的故事,感觉那就像一颗种子,渐渐生根发芽。当时我就和姥姥约定,以后我也要像她一样,去支教,去奉献青春!”

    “一次寻甸行,一生寻甸情。”虽然支教结束了,但方晴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将青春与爱继续传递。

    “未来,更多的是想从事教育工作。”一年的支教经历、四年的志愿服务,让方晴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方向——希望将自己的专业所学与服务进博中积累的经验相结合,以更坚定的目标、更开阔的眼界、更清晰的思维,投入我国的教育事业中。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向前进 博青春 A03身份转变温暖不变 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湍蔚2024-11-10 2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