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潜心专注水环境治理、资源化利用、韧性城市建设……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杨戌雷,扎根一线20余年守护绿水青岸。
他是“双碳”行动的“践行者”
杨戌雷从小生活在苏州河边。上海市委市政府依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清水为民,还岸于民”,昔日身边的“臭水浜”蜕变成清澈亮丽“生活秀带”的实景,强烈激发着他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最坚定的信念,把成为“碧水守护人”作为自己坚定的信仰。
污水处理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是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杨戌雷在这里一守就是20多年。污水厂每年处理的污水相当于83个西湖年蓄水量,从中产生大量污泥。20世纪90年代,污泥处理以填埋方式为主,成为上海治水前进道路的掣肘,至21世纪初,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逐渐面临着“污泥围城”困境,“治水又治泥”成为上海水环境治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杨戌雷在市科委立题的低碳处理前沿技术研究中,对有机碳捕获、磷回收等技术方面进行集成处理,为未来污水厂低碳工艺实施路径提供借鉴。“未来污水处理厂”模型已于2023年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展示。
2023年,杨戌雷领衔研发大型污泥处理系统关键技术,有效提高污泥处理系统生产效率、规避了安全风险,年增产污泥处理量近1200吨,产生经济效益约3100万元。
多年来,白龙港厂污泥焚烧系统稳定运行,杨戌雷领衔的污泥焚烧车间年处理量16万吨,占上海污泥处理量的三分之一,有效缓解上海水环境治理中污泥出路问题,保护了长江口生态环境和市区空气、水环境质量。
他是青年技工的“领航者”
杨戌雷常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傅们手把手地带教,他希望能将污泥处理的独门绝技传承下去。为了让更多“戌雷式”劳模工匠涌现出来,2023年,“戌雷学院”应运而生,带动一批批青年工匠不断成长成才。不少青年工匠都说,戌雷师傅是他们的标杆,要成为像他一样的大师、劳模工匠。
作为“戌雷学院”的首席讲师,杨戌雷以党代表、先进劳模的“双带头”身份,切实担负起党建创新、科技攻关、宣传展示、教育培养等多项重任。他以理论知识讲授、实际操作指导和参与项目研究的“三位一体”带教法及“培训中学、创新中学、实践中学、交流中学”的“四学”模式,指导职工理论学习和岗位操作。他参与编写了污泥运行相关技术规程以及《污泥处理工》国家职业资格教材,填补了国内污泥工种教材的空白。他在技术上倾囊相授,先后培育了1名高级技师,14名技师、49名高级工等一大批紧缺技术骨干,多人次荣获上海工匠、市青年岗位能手等市局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