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郭颖
本报讯 首届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上,一名小学生为无障碍车位提出将停车场管理系统和“随申码”集成的方案。第二届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任前飞为不善于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发明了“随身码”。
12月28日,2024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暨第九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随申码”专场颁奖仪式上,任前飞获颁一等奖。
说起这个发明,还有一个故事。几年前,来自内蒙古的任前飞还在上海交大读本科。有一次,老师安排他去接待一位老校长。老校长在回去的路上把钱包落下了,钱包里有他的小区门禁卡、银行卡、社保卡等,老校长说自己每次出门都要带一大堆证件,丢了就很担心。“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做出这样一个科技替代品,让老年人能够安心出门。”
任前飞这次的参赛项目是“无需充电,随身携带”。老年人可以不用带手机等物件,只要随身带一张卡片,进行随申码的快速验证与身份识别。任前飞对自己的发明信心满满,“卡片不用充电、无需维护,可以折叠或贴放到任意物品,且本身成本极低——单张卡片价格低于0.1元,即使丢失也不会带来财产损失,没有生物特征信息也不会有被他人冒用的风险,为老年人使用随申码的便利性、广泛性提供技术支持。”
本届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经过数月比拼决出的26个奖项花落各家。
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市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共计224件作品报名参赛,最终产生一、二、三等奖15名,最具投资价值奖1名,最佳创意奖4名,优秀案例奖6名。
“本届大赛涌现出一批有想法、有创意的应用创新思路与作品,覆盖政务服务、数字校园、科技创新、智慧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近20个不同领域。”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部长王冬介绍说,“不少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本次大赛中,有的参赛作品已经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