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新年好!请问本周五是否能配药?”2025年第一天,市民张阿姨给95后志愿者张晟翌发来微信,在得知周五下午可以代配药后,她委托他为自己独居的93岁母亲滕阿婆代配药并预支药费。小张在接到委托后,随即线下接单并在“未老为老”小程序上创建订单。
2024年11月,宝山区大场镇为老服务中心启动了“我让你医靠”老年人代配药服务项目,张晟翌和其他志愿者开始每月两次在各个小区和医院间奔波。“我让你医靠”是如何给老人依靠的?青年报记者跟着张晟翌体验了一次配药流程。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一小时搞定 接单、取卡、配药、送药上门
“滕阿姨,我是帮您配药的小张。”上周五13时45分,张晟翌来到了滕阿婆的住所。打开门后,滕阿婆给他递上了自己的医保卡和需要配的四种药的药盒。“您的药之前配过,我都知道的,不用给我药盒了。”张晟翌接过医保卡说道。
从四楼下来,张晟翌用手机给滕阿婆的医保卡拍照,然后上传到“未老为老”小程序。“我们代配药服务的第一步,就是上门确认并取医保卡,原本滕阿姨应该把药费的钱给我的,但她女儿已经在微信上转我了,所以只要在系统里点击确认微信支付就可以了。”
随即,已经“接单”的张晟翌就赶往2.3公里外的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年报记者跟着他来到卫生中心,先在窗口排队挂号,然后到医生诊室开药。
“这种银杏叶片我们没有这个品牌的,有其他品牌的,药效是一样的,你看要不要配?”听到医生的询问,张晟翌赶紧打电话给滕阿婆的女儿确认,对方表示老人吃惯了那个品牌,只认那个品牌,没有就先不配。于是,张晟翌让医生开了其他三种药,又下楼付费、取药,并将账单拍照上传。
配好药,张晟翌赶回滕阿婆所在的小区。14时45分,他将药品、医保卡、账单等交给了滕阿婆:“银杏叶片没有您要的牌子,我已经跟您女儿沟通过了,她会从其他地方给您配。”
“谢谢!辛苦你了!”滕阿婆不停对张晟翌道谢,“我眼睛白内障很严重,看不清,腰和颈椎都不太好,不太好出门了,你们(代配药)对我们老年人很好的。”
有迹可循 全流程数字化监管让老人放心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开展大调研,走访中,有居委干部反映,有些年纪较大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因为子女年纪也不小了,存在配药困难的情况,所以为了切实解决90岁以上独居老人日常用药难题,我们依托市福彩基金的支持,与第三方——上海睦邻坊社区指导服务中心合作,启动了‘我让你医靠’老年人代配药服务项目。”大场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大场镇是人口大镇,老龄化趋势在逐年递增,目前,全镇常住人口有42万人,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就占近40%,其中100岁及以上老人有45人,90岁以上老人有近1900人。
“经过排摸,9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有近300名,所以我们把代配药服务的人群确定为9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代配药品的范围主要是老年人慢性病的常用药,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呼吸道疾病的一些药物。”这名负责人说,配药的医院主要是大场镇的大场医院和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与四家医疗机构都进行了沟通,他们开设了绿色通道。目前因为数量还比较少,绿色通道暂时还没启用。”
志愿者给老人代配药,需要取走老人的医保卡,有时老人还需要先支付药费,如何让老人“配得放心”?记者了解到,依托“未老为老”小程序,代配药服务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2023年,大场镇开发了“未老为老”小程序,代配药服务推出后,“未老为老”小程序加入了代配药服务的模块。在“未老为老”小程序上,代配药服务从绑定代配药对象的个人信息、验证代配药服务对象的资格条件,到代配药服务的订单下达、代配药志愿者的订单接收、代配药品的直接送达,可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配药的各个环节上,代配药志愿者会主动上传医保卡的取还照片、医院配药的现场照片、药品的收据照片以及服务对象收到药品照片,让代配药服务“有迹可循”。
[打造2.0版]
拓展服务人群
切实帮助困难群体
作为上海睦邻坊社区指导服务中心的社工,张晟翌是代配药服务项目的工作人员,也是代配药服务的志愿者,自服务试运行两个月以来,他已经服务了12次。“根据老年人日常服用慢性病药物的需求和频次,我们的代配药服务时间固定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和第三个周五,老人或其子女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我们志愿者,也可以在小程序上直接下单,志愿者通过小程序的下单情况或者和老人的电联情况,提前与老人沟通。”张晟翌说,两个月来,项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不断继续摸排,针对服务的试运行情况进一步优化。
“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的老人虽然90多岁,但身体还挺好,而有的非高龄老人身体却不好,存在配药困难。还有一些残疾人,也存在困难。”大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有的居民年龄只有60多岁,身体条件也还不错,但家里有病人要照顾,没法长时间出门,也有实际困难,“所以,2025年我们要做代配药服务的2.0版,进一步拓展服务人群。”
自代配药服务推出以来,张晟翌一直奔波在一线,他坦言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自己很认同这个职业,“我工作也5年了,见到了很多需要帮助的群体,有老人,有困境儿童,也有残疾人群。像配药这样的事,看起来是小事,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到高龄独居老人,听到他们说一句‘谢谢’,内心就会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