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在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上海青年民警,听一听那些关于忠诚、坚守、担当的故事。
从法学专业毕业,到自学金融等业务知识;从初入IT领域的懵懂“小白”,到跨界学习python编程、模型搭建、数据库应用等10余项技能,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八支队90后探长龚晨如何一路“披荆斩棘”,点亮众多“技能点”,自主研发多项工具和模型?
■04
从法学专业毕业,到自学金融等业务知识;从初入IT领域的懵懂“小白”,到跨界学习python编程、模型搭建、数据库应用等10余项技能,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八支队90后探长龚晨如何一路“披荆斩棘”,点亮众多“技能点”,自主研发多项工具和模型?
“经侦岗位有句经典的话,‘因为专注,所以专业’。正如经济学中的复利效应,每天进步1%,一年就是37倍的成长蜕变。”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龚晨说道。如今,龚晨自主研发的数据化工具已升级至4.0版本,龚晨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市公安局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这不仅是龚晨自我成长的生动注脚,更是智慧公安不断深化的时代浪潮下,青年民警积极自我赋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见证。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从0到1
自主研发技术产品30余款 服务身边民警
“为什么同事清洗数据速度远超于我?”“我该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回首最初研发提效工具的萌芽阶段,龚晨的思绪回到2018年。那一年,他刚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怀揣着梦想与憧憬,成为了一名经侦研判岗位的新警。
初入警队,龚晨和所有新警一样,面临着“很多都不会”和“万事从头学起”的困难。在带教师父的悉心指导下,龚晨认真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式。“当时,通过学习和观察,我发现我和前辈的基础操作一样,不过前辈巧用快捷键提高操作效率。于是,我思索能否将多个快捷键融合,把重复性、机械化的操作简化为‘一键搞定’。当时我借助一个小程序,成功替代了繁琐的重复操作。”
这次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让龚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近4倍,更为他日后自主研发多款工具埋下伏笔。随着智慧公安工作的不断深化,2021年,龚晨转到了科信岗位。面对科信领域的专业壁垒,他毫不退缩,巧妙地将碎片化时间转化为“成长加速器”。
“每天的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龚晨将时间管理发挥到极致,每天早起10分钟看书,沉浸知识的海洋;清晨洗漱时,也不忘争分夺秒听课学习;利用上下班近2小时的通勤时间,戴上耳机上网课“充电”;回到家后,常常钻研编程技能直至凌晨1点多。龚晨从经侦一线民警需求点出发,倒推需要学习的专业技能,先后掌握python编程、模型搭建、数据库应用等10余项“技能点”,成功实现向科信民警的“跨界”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时间里,龚晨自主研发技术产品30余款,并连续两年获评上海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
谈及如何在繁忙工作之余保持学习热情时,龚晨笑着分享他手机里的打卡软件。每当按计划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他都会郑重地打个钩。“学习就像‘复利效应’一样,看似要掌握的技能众多,但把每件事分解成每日的一个个小计划时,便成了大家每天都能坚持的事。”对于龚晨而言,每当运用编程技能解决一线民警的具体需求,精心打造一个具体的产品,服务到身边的民警时,内心总会涌起满满的成就感,从而形成正向反馈,成为他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持续迭代
与近百名民警盘需求 测试上亿条数据
“原本要6小时的工作,现在只要3分钟!”这是众多一线民警使用龚晨自主研发的数据化工具后发出的惊叹。然而,在数据化产品的研发测试之初,难免遭遇一线民警的怀疑。“自主研发的工具,真的能比得上外部专业机构研发的工具吗?”“这些工具能精准满足我工作的需求吗?”
面对疑虑,龚晨运用“产品思维”,发扬“死磕”精神,深入基层调研,与近百位一线民警开展工作需求深度交流。
近百次面对面的交流,恰似一场场“需求对接会”;在全市16家分局开展的57场调研,恰似一轮轮“产品地推活动”。为了解实际需求,龚晨与一线民警保持密切联系,并总结经验。“年轻的一线民警对新工具更接纳,也更愿意分享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我会直接和他们加微信,建立‘1小时响应、24小时处理’的工作模式。当这些工具实实在在助力一线民警提高工作效率,他们自然而然会成为‘推广达人’,带领更多民警使用数据化工具。”
“很多时候我只是民警好想法的搬运工,投入量才是唯一的变量。”龚晨这样描述着自己的工作。从数据化工具1.0到3.0,前前后后迭代了66个版本,“经侦业务变化太快了,持续升级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
“一个人能做的事很有限,我想借更多的力,去影响更多的人。”2022年,龚晨刚成为探长时,组内没有一人是科班出身,5名组员里有4人都是新进不满三年的“小白”,如何破局?作为一名90后,龚晨比别人更清楚青年民警非常看重个人能力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在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龚晨还带领组员围绕不同技术领域开展差异化攻坚,让新组员在攻坚中感受到成就感,提升自驱力。2023年,3.0版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主办的“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中斩获头奖头名。4.0版在进一步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满足多警种的工作需求。采访的最后,龚晨总结道,“前端、后端、数据、推广、运维,每人学一样,深耕各自的领域,结合起来就是一支‘新质生产力’。”
对话
善于模仿 勇于超越
青年报:身为青年民警,您认为新技术对于助力提升集体新质生产力有哪些积极作用?
龚晨:我们青年民警有个特色,就是拥抱新事物的速度会更快。相较于外部专业研发机构,当我们把新技术和公安的业务相结合,我们就能达成更多的增长点。善于模仿,勇于超越,把青年的创造力和工作的创新力相结合,就能发挥好后发优势。
青年报:产品研发和测试会经历很多的试错,您如何调动团队的活力,让组员发挥出最佳状态?
龚晨:当有组员在参与研发的过程中感受到挫败时,我会带着组员做一个具体的项目,并提供可以尝试的方向,让组员自己摸索。那么当组员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不仅能收获自信和成就感,还能成为他们之后坚持探索、自主学习的动力,这对于带领团队是非常关键的。正所谓“做一行,爱一行”。我在编程优化模型,服务更多一线民警时,从中能感受到很多乐趣,我也希望让组员更多地感受到这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