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正读懂年轻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当下的年轻人要事业,也要生活,他们渴望在产业集聚的热土奋斗,也看重可以享受日常美好的生活气息。于是,杨浦就不断开辟多元社区,实现他们的愿望。”
——市人大代表、杨浦区区长周海鹰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昔日的杨树浦路两侧大厂林立,在这条绵延5公里的百年工业之路上,每天曾有数十万名产业工人赶着去上班。
时过境迁,彼时的工业大厂大多功能不复存在,一个个互联网大厂总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产业来了,年轻人自然纷至沓来。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杨浦区区长周海鹰畅聊如何为青年服务,从而凝聚他们、留住他们。
一说起杨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老。的确,杨浦约有四成老龄人口。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如今在杨浦,每四个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是18~35周岁的青年。
周海鹰介绍说,杨浦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年轻人,和杨浦的“两多”分不开,分别是高校多和大厂多。
“我们非常重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这是因为杨浦区在历史上相对来说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但现在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我们有18万名永远年轻的大学生,这几年随着数字经济还有科创型企业纷纷在杨浦集聚,今后将有大量的年轻人在杨浦工作和生活。”周海鹰说。
他介绍说,近年来,杨浦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目前区内集聚了抖音、美团、B站、叠纸等数字经济企业8000多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1-11月营收同比增长13.6%,规模达到2908亿元,约占全市五分之一、中心城区三分之一。
高校和产业聚集带来了大量的青年人口,他们如何在杨浦这片沃土上工作学习生活是周海鹰一直密切关注的问题。
“年轻人有自己的需求,比如他们希望居住地离工作地稍微近点,再比如他们有子女教育入学、医疗方面、文化旅游体育等相关需求。”周海鹰说。
事实上,这些年杨浦对青年发展型城区试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在周海鹰看来,只有真正读懂年轻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当下的年轻人要事业,也要生活,他们渴望在产业集聚的热土上奋斗,也看重可以享受日常美好的生活气息。于是,杨浦就不断开辟多元社区,实现他们的愿望。
2024年6月,杨浦区联手B站,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毕业歌会,当天,杨浦区各大高校的近万名大学生打破校际壁垒,相聚在一起,从日出唱到日落。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高情绪价值的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也很重视。”因为长期调研走访一线青年,周海鹰对年轻人的喜好如数家珍。“以前的年轻人可能追求奢侈品,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衣食上并不是特别在乎,但对能提供高情绪价值的诸如宠物、二次元、谷子等十分推崇。”2024年12月28日,原悠迈生活广场转型“百联ZX造趣场”重新亮相,以超2万平方米的体量,一跃成为全市最大的二次元商业地标。
周海鹰介绍说,即便是体育运动,现在年轻人流行的项目也有徒步、攀岩、水上运动等。“我们希望为到杨浦来求学的大学生和在我们这里工作的年轻人创造一个青年友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