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谨防的就是不能仅仅炒作一些“热概念”。各个行业都在说人工智能,但如果不去踏踏实实地架构行业内部的底层逻辑,比如这个行业领域的数据是否海量、是否标准化,那这就只能是虚幻的热度。”
——市政协委员姜雪峰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人工智能,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姜雪峰却提出警醒:别让AI只停留在概念上,成为为了热度的炒作。
AI是热,但别搞虚的
“AI的基础是大数据。但当数据不够大的时候,其实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以科研人的严谨,姜雪峰指出这样一个问题,只有数据越大,得到的结论才能越趋近于真实,除此之外,还得精准,否则结论就会错误。“这是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我们必须形成标准化,让数据收集做到精准和稳定,不被人为干扰,做到这些系统性的架构,才能让我们每个人共享到真实的数据,进而让机器产生迭代。”
姜雪峰表示,需要谨防的就是不能仅仅炒作一些“热概念”。各个行业都在说人工智能,但如果不去踏踏实实地架构行业内部的底层逻辑,比如这个行业领域的数据是否海量、是否标准化,那这就只能是虚幻的热度。
“人工智能时代是一定会到来的,目前,我们日常的科研和教学中,一些人工智能的手段也已经被使用,而且我们一直在做这些布局。”姜雪峰表示,但无论在哪个学科领域,同样都要做到踏实落地,才能让AI真的变成帮助人类的工具,而不是浮在半空中踩不实。
AI能用,先从青少年学起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AI赋能是绕不开的话题,最基础的布局是在青少年群体。市政协委员,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徐速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提出,要在青少年当中积极推进大模型教育。
“我是从事科创教育的,现在感觉身边不管是同事还是青少年朋友,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接触到大模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甚至很多小朋友都在学科学习中利用到了大模型。”徐速表示,AI是时代的大趋势,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作为与人工智能时代共成长的群体,未来一定离不开这样一个工具。“让他们更早地去接触和学习使用,一定是有帮助的,我认为也能够提高上海青少年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他建议,无论是学校还是校外的教育机构,都应该积极鼓励和推动青少年去使用和接触大模型。他也呼吁更多人工智能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向青少年开放大数据,创设更多的应用场景,并对大数据运行的背后逻辑进行科普,让上海的青少年更实在地去接触到这些新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