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兴农的宣传员、爱心寒暑托班的小老师、进博会“小叶子”……这些志愿服务项目,正传承着永远的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砥砺奋斗青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座谈会昨天下午举行,参与大学生以自己的志愿故事致敬雷锋精神。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直播开麦
实践绘就助农新画卷
“欢迎大家来到‘三农电商直播间’的志愿分享会,今天我们的分享会内容多多,工作汇报纯天然无添加,老师们打个高分,同学们速速加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小绿芽团队”成员易欣颖以俏皮的开场白,拉开了座谈会的序幕。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八年聚焦乡村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了2025年“三农”工作五项任务,这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也为各领域贡献力量提供了空间。2018年开始,“小绿芽团队”打造了“三农电商直播间”,至今已走过六年的光景。六年多来,团队从青涩走向成熟,直播间也从最初的起步尝试,逐渐发展成一套完整的助农机制。
2024年,团队开展了213批次直播,累计服务时长近300小时。除了线上直播活动外,团队也会积极拓展线下助农渠道,将校园集市和校外公益活动融入助农机制。在校园樱花节、非遗节等活动中,团队通过设置展位和试吃活动,让师生近距离体验农产品。此外,团队还与上海公益组织百姓义工合作,参与组织了云南凤梨认养活动,成功募捐金额达百万元。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小绿芽团队”持续开展“我在新浜有块田”活动,服务辐射人群过万,为新浜镇农民创收。在假期,团队深入福建古田、政和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深入田间地头。
“未来,我们将计划进一步拓宽团队的志愿服务面,让助农事业走进更多的街道、社区、乡村、企业。”易欣颖说。
十年奔赴
与爱心寒暑托班的约定
暑期的骄阳似火,寒假的冬日刺骨,朝九晚五的“小老师”之旅,在一场Z世代与10后的“双向奔赴”中成为约定与传承。
丁隽琪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爱心寒暑托班志愿服务的负责人,也是《经济小书包》课程团队的“小老师”。作为“经济小书包”团队的“老队员”和筹备组的“新老师”,在筹备和组织爱心寒暑托班的过程中,丁隽琪直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更好地招募与配置志愿者?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龄儿童的认知范围?怎样可以把大学课本中晦涩难懂的概念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孩子们?都是大家需要细致打磨的。
在原有授课经验的基础上,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同学们通过“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童话里的经济学”等有趣的内容,让复杂难懂的纳什均衡、交换市场、机会成本等概念更容易被小朋友们所理解、所接受。同时,以趣味教育启发小朋友们学习的主动性,不仅提升授课效果,也让更多小朋友爱上经济学。
“小朋友们积极的反馈和清澈的笑脸也治愈着我,让我在活动中感受着温暖和力量,享受着满满的成就感。”丁隽琪说,自开展以来,学校累计选派500余名志愿者,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她与有荣焉。
“对过去的传承,也是面向未来新的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当好小朋友的暖心助教和寒暑托班的‘小老师’,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贡献上经贸大学子的青年智慧。”丁隽琪说。
青春闪耀
用志愿服务重新定义自己
“哪吒在山河社稷图里修炼法术,我们在志愿服务中修炼‘社会生存技能包’。在进博会期间,‘小叶子’们互相作伴,一起看过清晨的朝霞满天,也看过日落的余晖映照,更是深切感受到奉献能够为他人带来便利,为进博会增添一份温暖。”会计学院国会2304班的邵佳用奉献、担当、成长三个词来回顾那一段难忘的进博记忆。
“在合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用专业协作架起沟通之桥,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共同成长的喜悦。”邵佳说,哪吒的一句名言是“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而我们也在用志愿服务重新定义自己。未来,邵佳希望自己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23项志愿服务项目,271个小时,11个服务场所,是这样一串数字组成了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段国庆的“星光志愿路”。“在志愿服务中,那些在风里雨里坚持、在星星月亮下守候,还有那些长途跋涉的辛苦,不仅锤炼了我的本领,也为我埋下了一颗西部计划的种子。我想,在我毕业之时,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传递更多温暖,以实际行动书写好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颗种子,已经在他心底种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介绍,下一步,学校共青团将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优化志愿项目供给、深耕志愿品牌建设,重点围绕聚焦思想引领、聚焦青年成长以及聚焦精神塑造“三个聚焦”,做好新时代志愿服务育人工作,特别是围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生态环境等新时代的场景,鼓励青年将专业所学融入志愿服务,结合学科特色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助力青年在服务中增长才干、锤炼本领,并打造“志愿明星”矩阵,形成“人人志愿”的校园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