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 在菜畦田间弯腰播种、在食堂后厨体验膳食制作,触摸千年雕版、复刻活字印刷,在实验室研究新能源装置、搭建航天模型……这个春天,上海市吴淞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开启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将学习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每一处角落。这堂行走在春天里的思政课效果如何?在学校举办的春日研学成果发布会上,同学们展示了从“课本”到“土地”、从“认知”到“践行”的成果。
成果汇报环节,吴淞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各年级的同学们各显神通,以极具创意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研学收获。两校区六年级的同学携手合作,将研学成果融入时尚作品设计中,一场主题为《传统不古老,我们正当潮》的时尚秀惊艳全场。
淞初校区八年级的同学们采用TED演讲的形式,带领大家走进“文化思政课”的历史长廊。当他们触摸千年雕版、复刻活字印刷,不仅是体验传统技艺,更是在对话文明根脉。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悟传统,这堂行走的文化课,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少年心中。海二校区八年级的同学们则带来了“科技思政课”的奇妙探索,在科学实验互动展示中,他们巧妙地将研学实践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通过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解,把复杂的科学原理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
六年级学生陈念秋和七年级学生盛星星分别讲述了自己在研学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她们表示,从最初的好奇与懵懂,到在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行走研学过程中,她们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与满足。
“这是我们学校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全校性展示活动,显得格外有意义。”吴淞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丁玲介绍说,“我们开展了以研学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它将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和社会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丁玲说,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历史文化遗址,感受了先辈们的智慧与精神;走进了科技馆,领略了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参与了社会实践,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校方面表示,此次发布会,既是对春季研学活动的一次全面回顾与总结,更是学校在思政教育创新实践道路上的一次大胆探索与展望。为了培育“博爱·博学·博弈·博雅”的新时代好少年,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同学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实践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