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化

廖昌永在意大利唱响中国艺术歌曲

音乐无国界 千里共婵娟

记者 陈宏

本文字数:1292

    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拥有212年历史的意大利科莫歌剧院是意大利北部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歌剧院之一,也被称为“小斯卡拉歌剧院”,它的演出季历来具备国际影响力。意大利当地时间5月12日晚,为其2024-2025年春季演出季收官的,是廖昌永!当晚,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廖昌永携手世界著名声乐合作钢琴艺术家哈特穆特·霍尔,将16首中国艺术歌曲化作流动的东方画卷,为观众献上一场跨越中西方文明的音乐对话。

    当晚,两人联袂上演的,是他们联合编著的《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中的全部作品。这部著作此前由全球最古老的音乐出版社——德国大熊出版社面向全球出版发行,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国际推广的里程碑式事件。

    音乐会的曲目单堪称一部微缩版的中华精神文明史:《幽兰操》里有着先秦文人君子的气节,《枫桥夜泊》《阳关三叠》的一物一景尽是唐朝士人对家国秩序的期盼、与友人难舍的情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映照着宋代的生命哲思,《玫瑰三愿》里又有战时文人临危不乱的风骨……这16支曲子,采诗合乐,把中国音韵美、文学美、情感美和深刻哲思融于音乐。

    “千言万语不如清唱一句。”廖昌永说,“对外国观众来说,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听得懂中文,但往往能被中国艺术歌曲独有的韵味和深厚的情感所打动。而音乐家在舞台上的表演更是与观众交流的过程,满怀深情地演唱,就会收获观众真诚的反馈,这样的音乐传递出的真善美总是能够穿越时空、越过山海,唤起人们的心灵共鸣。”

    确实,从激情高亢、起承转合再到柔情婉转的低吟,中国艺术歌曲的神韵和精髓也引起了当地观众的热情回应。中国驻意大利总领事刘侃等出席了音乐会。现场还有不少观众专程从瑞士、奥地利、德国、西班牙等国赶来,音乐会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当地音乐评论家们评价说:“歌唱家的技巧完美、艺术感染力丰沛、音色如丝绒般悦耳、每个发音吐字都清晰可辨,有如室内乐般的婉转呼吸变化。”不少乐评人更是围绕中国文化与廖昌永深聊许久。

    除了当晚的音乐会之外,廖昌永此行还与上音师生走进在国际音乐界享有盛誉的意大利加拉拉泰普契尼音乐学院校园,通过大师班、讲座等活动,与当地学子、观众面对面交流音乐与传播中国文化的感悟。上海音乐学院多年来构建的“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次全球巡演中展现出过人的文化生产力——从学术研究到创作实践,从人才培养到国际传播,形成完整的文化价值链。

    “这些年,通过中国艺术歌曲的国际推广,欧洲的观众对中国音乐艺术的过去与未来,对用中国的美丽语言所讲述的人类共同的悲喜深感震撼和共鸣,这就是音乐这座人类文化和精神桥梁的伟大作用和意义所在。”哈特穆特·霍尔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文化 A07音乐无国界 千里共婵娟 记者 陈宏2025-05-15 2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