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作日的夜晚,都有几万名青年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里体味文化、感受生活。相比这座城市庞大的青年团体,这几万人还不算很多,但他们正在成为一股引领的力量,这股力量代表着学习之风、奋发之气,代表着青春的活力。过去9年间,市民夜校深刻改变着这座城市的生态,让“学习型城市”变得更具体、更丰富、更多元。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加强供给侧改革:
把更多的青年人吸引进来
几天前,青年报记者打电话给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的学员丁小姐时,她情绪很高,告诉记者她正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4月10日春季班开班时,记者第一次见到丁小姐。那时她还在徐汇区的圣爱大厦教学点一脸懵懂地找教室,很兴奋,但是也有一点紧张。丁小姐是市民夜校首设的考级考证班的第一批学员,她参加的是西班牙语考证积分班。因为学时可以算考证的积分,所以这个班相当热门,25个名额5秒钟就抢光了。
“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一想学点小语种,就有了这个西班牙语班,一想考个证,这个班就说学分可以换积分!”当时在汽车企业上班的丁小姐显然还沉浸在能够入读的兴奋里,她是一个开朗的女生,当时记者就断定她一定可以学好。
果不其然,两个多月过去了,丁小姐觉得自己的外语水准大有提高,“我想即便12节课上完之后,我还会坚持学习下去,直到考到证书为止。”
如果没有考级考证班,像丁小姐这样处于事业上升期的90后,对于市民夜校的兴趣还会那么大吗?也许依然有兴趣,但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兴奋。否则市民夜校开设已经有9年了,她怎么第一次来上课呢?
市民艺术夜校创立于2016年,每年开设春季班和秋季班,至今已有18轮了。青年报记者陪伴了夜校迄今为止的所有历程,可以说是夜校成长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而让记者由衷钦佩的是,即便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每一次开班,夜校都会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而这样做最大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青年参与,覆盖更多青年的夜晚学习生活。这是一场真正的“供给侧改革”。
扩大朋友圈:
真正成为青年美育大课堂
2016年市民夜校初创时,只有上海市群艺馆一个办学点,课程也不多,主要是歌舞美术之类。但后来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总分校制”,上海市群艺馆是总校,各区文化馆是分校,下面再设若干教学点。2022年秋季班是一个重要节点,这个时刻“总分校制”首次实现了16个区全覆盖,这意味着上海青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都可以上到夜校。
夜校的教学点越来越多,丁小姐上的2025年夜校春季班,就以上海市群艺馆为总校,联动各区设立41个分校,计划开设496个教学点位、1651门课程,招生4万人。这和半年前的2024年秋季班相比又有了很大飞跃,当时的数据显示,以上海市群艺馆为总校,联动各区设立37个分校和367个教学点,计划开设1125门课程,招收学员2.8万人。半年之间多出来1.2万个学员名额。
即便如此,依然供不应求。2023年夜校抢课时曾经出现过65万人同时在线抢1万个名额的盛况。难怪,在市民这么多年的印象中,市民艺术夜校的朋友圈几乎呈几何倍数地在扩大,所谓“社会美育大课堂”的“大”字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青年报记者看来,市民夜校能不断做大,与其始终不渝地服务青年市民的宗旨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要办市民夜校?就是有关方面看到了一些青年白领拥有强烈的学习渴望,但白天又忙于工作,实在难以抽身的现实。那就专门开设夜校,上课时间就设在晚上7点,这样不仅赶得了上课,还来得及吃一顿晚饭。记者就曾经遇到一位啃着三明治来上课的朱小姐。她告诉记者,夜校在时间安排上很贴心,如果是晚上6点半上课,那她就没有时间赶到一家便利店去买餐食,“现在不仅能够买到三明治和咖啡,还能在上课前把它们都消灭掉。”
青年大多工作不久,经济基础薄弱,组织者就把一学期12节的学费定为了罕见的500元。过去9年之中,不少消费品涨价,但这500元学费从来没有涨过。公益性是夜校始终不渝的坚持,而这背后是巨大的财政补贴。
在课程设置上,夜校主办方也是煞费苦心翻花样。最初是歌舞美术之类,后来出现了点心课、美妆课、茶道课。再后来为了吸引更多男青年加入,改变夜校“男少女多”的局面,又开设电竞课。电竞课的报名也是秒杀的,而且报名的的确大多是男生,有的学员告诉记者,平时玩一下电竞都是上千元,现在学一堂课不过四五十元,这让他们都不得不开始思考,市民艺术夜校是个多么神奇的存在。当然,这次又开设了算积分的考证班。
“这其实就是一个以心换心的过程。”一位夜校老师对青年报记者说,“夜校一心为青年服务,青年被夜校的真诚打动,也一心投向夜校的怀抱。夜校以扩容来吸引青年,而青年的热情又反过来推动夜校的扩容和完善。”记者还了解到,2025年夜校秋季班将会开设日班,以此吸引一些时间灵活的自由职业者和全职妈妈。
服务社会热点:
解决城市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社会的一大热点就是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促进消费。在文旅商体展融合方面,市民艺术夜校其实是有基础的,因为在两三年前,他们就在商圈内开设了自己的教学点。
这次春季班,这一优势得到了放大。市民夜校在长宁区展开了充分的实践。他们与各品牌联动开拓更多商圈教学点,在缤谷广场、西郊百联、IBP国际商务花园都设置了教学点。其中新开的IBP国际商务花园教学点,地处“临空经济园区”核心区域,是一个集办公、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内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推出服装配饰、创意胸针等五门课程。夜校今年还在虹桥人才公寓设置了教学点,虹桥人才公寓是长宁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青年在上海的理想栖息地,共有超过5400套住房。教学点推出瑜伽肩颈理疗、家庭收纳等九门课程。
商圈本来就是一个消费的地方,现在通过设立教学点,进行夜校办学,就可以吸引大批青年走进商圈,体验文化,也感受消费的快乐。通过夜校这样的媒介,实现了青年人和商圈的强绑定,促进了消费。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开办500个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成为其中一项,这是夜校第二次被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市民夜校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三年中两度入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就是因为夜校总是紧跟社会热点,能够真正帮助市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而在未来,这一自身定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市民夜校将与城市发展深度结合,其市民“第二课堂”的角色定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