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42年7月,画面中身着戎装的少年目光如炬、坚定刚毅。他叫王生,那年16岁,刚调到淮海军分区新二团时,战友为他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军装照。
王生的家乡在江苏省灌云县。1938年初春,日寇的铁蹄踏破乡村的宁静。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王生失去了除姐姐之外的所有亲人。
姐弟俩辗转流浪,最终在1940年迎来人生转折——14岁的王生毅然加入八路军,投身苏北抗日根据地东(海)灌(云)沭(阳)地区的烽火前线。作为教导一旅二团宣传队队员,他背着标语袋、提着糨糊桶穿梭战场,将“抗日救国”的呐喊“刷”在苏北大地上,用滚烫的青春唤起无数同胞救亡图存的决心。
1942年,王生在战火中光荣入党,并转编为新四军战士。他主动请缨从相对安全的盐阜地区重返淮海前线,在战略反攻的洪流中书写热血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王生转战公安战线与工业建设前沿,先后在无锡市公安局、江苏省公安厅和南京钢铁厂工作。
离休30余载,他和战友们组建战地回访团编撰史料,在校园与教育基地讲述抗战故事,将抗战精神化作种子播撒。
如今,在位于南京的家里,年近百岁的王生与女儿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闲暇时拍照、唱歌,生活幸福宁静。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