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30,山东大学研二学生葛邱嫣关掉闹钟起床。她住的免费实习宿舍带厨房。她煮了鸡蛋当早餐,然后收拾好背包前往实习单位。她的家乡在浙江嘉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上海市奉贤区。
2025年暑期,奉贤区各委办局、街镇、国有企业及重点民营、外资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了近370个岗位。经过筛选,包括葛邱嫣在内的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高校的335名大学生成功来到奉贤实践锻炼。其间,他们扎根当下,也看到了未来。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700余名大学生投简历报名
葛邱嫣很早就想在暑期参加上海机关单位的实习实践工作。今年6月,看到奉贤区发布的“奉献·奉贤”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岗位开放信息,她立即投递了简历。
2025年以来,奉贤团区委、区数据局等单位整合资源打造了“Meet your future大学生实习实践服务平台”,公开发布全区各类实习岗位信息,可以接offer、找住处、做评估、做咨询。据统计,本轮暑期实践共有700余名来自近百所高校的大学生投递简历报名。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一键测评职业,根据自己的性格特质找到未来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还可以投递简历,可以有一志愿、二志愿,确保大家都能够匹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葛邱嫣告诉记者。
“据我了解,奉贤区是少数对国内外高校开放大学生暑期实践机会的地方。”来自北京大学的研二学生蒋煜也来到了奉贤。在同学的推荐下,想要尝试基层工作的他递交了简历。也是在双选会上,他进一步了解到了岗位相关信息,最后去了区发展改革委。
武汉大学研一学生马楷虽然未能参加双选会,但接到了区规划局打来的电话,准备线上与他签约。“当时很感激,我直接就同意了。”电话里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马楷,实习时间可以灵活调整。“工科研究生基本上请不到假,灵活的实习时间真的很方便”。
葛邱嫣感慨:“奉贤真的是非常有诚意且很热情地欢迎我们年轻人来。”这个暑期,和她有同样志向的大学生来到了奉贤,在这里扎根锻炼。
对于学生而言,暑期实习的一大难题就是住宿了,但这个暑假来奉贤实习的大学生却不用担心。
在区房管局与奉发集团的安排下,奉贤区为需要住房的外地大学生安排住处,还配备了床上用品,真正实现拎包入住。从住处到单位,蒋煜只要花18分钟就能骑行抵达。小葛用20分钟就可以到达单位,能省下不少通勤时间。
面向未来的贤才热土
“我爸爸妈妈以前是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的校友,他们对奉贤有很深厚的感情,我想来他们爱情萌芽的地方看看。”李昱菲今年刚从外交学院毕业,收到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实习期间,李昱菲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了在奉贤举办的2025中欧青年发展论坛,“我之前也参与过类似的活动,但仅仅是协调人。这次我更全面、更完整地做了一次中方接待员,对我能力的提升帮助非常大。”从联络38位外宾、整理航班信息,到承担部分口语翻译工作,全程跟下来之后,李昱菲开玩笑说以后能随随便便接团了。
蒋煜也在工作实践中与海内外的优秀人才进行了交流,他说:“奉贤能够吸引那么多高科技人才来到这里,令人大开眼界。”
“我会把奉贤纳入我的未来规划之中。”蒋煜告诉记者,在“青年讲堂”中,奉贤区相关委办局的老师为大学生解读了奉贤区的人才政策、社保政策和安居政策。“奉贤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发展增速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也能感受到奉贤区委、区政府的人才政策很好,能够因材施用,让每个人在这里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同于小时候对奉贤的记忆,李昱菲这次来到奉贤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感觉整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宜居程度也变得很高”。奉贤这一片热土,承载了年轻一代大大小小的梦想,同时也孕育着一万个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