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

“黄道婆”从海南回到故乡上海

琼剧《黄道婆》申城“唱”出纺织传奇

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

本文字数:1069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

    本报讯 黄道婆“回”松江了!海南省琼剧院携原创琼剧《黄道婆》走进东华大学。“哒哒——”700多年后,上海松江又响起了黄四娘的纺纱声。今晚,《黄道婆》将在上海艺海剧院再演一场。

    黄道婆与上海、海南都有关系。黄道婆是松江人,为了提高纺织技艺,她从松江乌泥泾出发,赴海南崖州学习纺织技艺,最终回归故乡改良传播技艺。所以用琼剧来演黄道婆的一生,再到松江来演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晚,东华大学锦绣会堂座无虚席,随着一声螺号划破夜空,琼剧《黄道婆》正式开演。舞台上,青年演员林艳饰演的黄道婆从少女时期演到白发苍苍,情感层层递进:少女黄四娘雨中哭诉“世上已无亲爹娘”,一开口便让台下观众红了眼眶;崖州黎族姐妹用榕汁为她止血、以竹床供她养伤,细节里满是民族间的善意与智慧;剧情高潮处,宋五哥为救人殒命海上,黄道婆痛彻心扉唱着“你护我一程,我念你一生”,台下抽纸声此起彼伏;而当她终于研制出三锭纺车,一句“五哥,我做到了”的呐喊,又让全场在泪水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演出结束后,林艳动情地说:“能在东华演黄道婆,就像带她回了‘家’。”

    据悉,这场演出的独特意义,源于剧作与上海松江的深厚羁绊,也藏着选择东华大学的深意。东华大学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与黄道婆“纺织先贤”的身份天然呼应,在这里演出也是该剧“文化回家”巡演的重要一站,从海南崖州启程,最终回到松江,象征着文化的溯源与传承。

    专场演出前,东华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就因一场非遗文创市集热闹非凡。当日下午,琼剧快闪率先“点燃”现场,《七品芝麻官》《春草闯堂・赠银》等经典片段接连上演,年轻演员的扎实功底赢得阵阵喝彩;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展演同样吸睛,传承人操作三锭纺车,向观众完整演示纺织过程;文创区的黎锦书签、帆布包、黄道婆主题周边更是人气高涨,频频引人驻足。

    “本次活动并非普通的进校园,而是一次非遗创新实验——用‘展演+展示+体验’的多维玩法,打破戏曲‘圈层’,真正让年轻人走进琼剧、看懂黄道婆。”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表示,只要找到对的表达,琼剧、黎锦、古老技艺,完全能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文化 A08“黄道婆”从海南回到故乡上海 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