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校馆弦歌

上海海洋大学:勤朴忠实

冠军记忆中的精神密码

记者 陈泳均

本文字数:2465

    上海海洋大学赛艇队日常训练。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陈士麟捐赠的赛艇。

    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馆。

    上海海洋大学校训墙。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摄

    在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馆展示区有个特别的水上运动展览。这里陈列着2艘由校友陈士麟捐赠的双人单桨赛艇,它不仅是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赛艇冠军的见证,更如同一部无声的传记,诉说着一位前辈如何以毕生实践,将“勤朴忠实”的校训镌刻进生命的航道。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苏河上的淬炼,“勤朴”的注脚

    “风吹红了脸,汗湿透了衣。为的是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向世界纪录进军。”这是20世纪50年代流传在上海赛艇队的一句名言。1956年起,为普及划船运动,上海赛艇队在全市公开选拔业余队员,学校先后选派多批学员参加了培训,陈士麟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在各项赛事中都成绩突出,当时的上海市体委决定吸纳他成为专业运动员。时任副校长刘宠光前来征询其意见时,陈士麟表态:“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党叫干啥就干啥。”

    苏州河上,从此多了一道浪遏飞舟的风景。当年条件有限,陈士麟和队友们甚至没有一套专业运动服。夏天,他们光着膀子训练;严冬,手掌与冰冷的船桨冻得粘连。从南苏州河76号码头至龙华,40多公里的往返航程,是意志与体能的极限考验。翻船落入寒冷刺骨的河水中,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对陈士麟来说,这种近乎残酷的坚持,是校训中“勤”字最直观的诠释。

    然而,艰苦远非全部。校训中“朴”的品质,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熠熠生辉。没有专业运动服,他们便自备衣物;缺乏训练教材,这位工业捕鱼专业的毕业生便凭借外语功底,与队友一起翻译赛艇著作,甚至亲手绘制皮划艇图纸。在陈士麟手中,课堂所学的生理、生化知识化为训练恢复的依据,高等数学成为分析划桨力学的最佳工具。他将科学的理性光芒注入枯燥的重复训练,在简陋的条件下迸发出极致效能。

    从赛场到教坛,“忠实”的薪火

    1959年,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赛艇决赛上,面对实力更强的对手,陈士麟凭借对体能的精确分配和敏锐的战术判断,在最后关头果断提前冲刺,以三秒优势代表上海斩获男子双人单桨有舵手比赛金牌。这场胜利,不仅是力量的比拼,更是校训“实”的体现——崇尚科学方法,追求务实成效。赛前,陈士麟与队友们在誓师大会上高喊“把赛场当战场”,这股敢为人先的赤子之心,正是校训“忠”的灵魂。

    此后,陈士麟转身踏上更漫长的征途——执教生涯。48年间,他培养的运动员累计夺得60多枚全国比赛的金牌。2022年,他慷慨捐赠50万元回馈母校上海海洋大学,设立水上运动发展基金,让“忠实”精神在新一代学子中延续血脉。他曾动情地说,母校传授的天文地理、航海造船知识,为他插上了跨界融合的翅膀。这恰是上海海洋大学“产学研用”传统的生动写照:知识不止于书本,更在于推动实践的革新。

    步入上海海洋大学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校训墙,墙上“勤朴忠实”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既庄严厚重,又透着质朴的力量。“这四个字是海大的精神基因,而陈士麟校友捐赠的赛艇,就是解码这组基因的最佳密钥。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上海海洋大学始终秉承‘勤朴忠实’的校训,以艰苦奋斗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了大批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部主任孔庆涛介绍道。

    ●老师谈

    校训是精神基因

    体育是人格熔炉

    “勤朴忠实”的校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被一代代海大人接力传承,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底色。

    在孔庆涛看来,校训中“勤朴忠实”四字的内涵,勤是勤奋敬业,即学习勤奋,工作勤勉,反对消极怠惰。朴是质朴大方,即做人求真,多做少说,反对奢华浪费。忠是爱国荣校,即忠于祖国,热爱母校,反对薄情寡义。实是求真务实,即重视实践,讲求实效,反对弄虚作假。

    这份精神内核,也早早融入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中。20世纪50年代,学校明确提出“以水上运动为主,水陆并举”的体育教学方针,而百年水上运动所凝练的“齐心协力、顽强拼搏、超越自我、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更与校训一脉相承,成为海大师生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上海海洋大学,体育从不只是塑造强健体魄的手段,它更是涵养精神修养、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过程。”孔庆涛补充道。学校始终注重将体育工作与办学特色深度结合,尤其发挥了水上运动与学科专业紧密关联的优势。水上运动中蕴含的团队合作、永不放弃等精神,在海大学子中有着独特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不仅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更让“勤朴忠实”的校训从文字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行动。

    ●学子说

    勤为引擎

    朴为底色

    曾担任校赛艇队队长的渔业发展专业研究生胡惠铭,从陈士麟的故事中看到了精神的力量。“‘勤朴忠实’于我而言,不仅是校训,更是淬炼我成长的钢铁法则。”他分享道,“陈士麟老先生无论是运动员期间取得金牌,还是执教期间带队训练始终秉持勤奋的态度,他将水产学里的流体力学知识融入赛艇技术改良,展现学科交叉的质朴智慧。此外,他用行动展现对事业、对母校、对祖国的赤诚,将专业经验转化为育人实果,知行合一。我的专业为我提供了理论基础,赛艇运动经历磨炼了我的身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校馆弦歌 A03冠军记忆中的精神密码 记者 陈泳均2025-10-06 2 2025年10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