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头戏,“世界芭蕾航母”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携镇团之作《海盗》于10月22日至23日登陆上海大剧院。演出开票即售罄的火爆场面,印证了中国观众对这支百年名团的热切期待。10月22日晚,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安德里安·法捷耶夫现身“演前谈”,分享了剧院独特的舞者培养体系、对《海盗》的艺术解读以及对上海观众的深厚情感。
青年报记者 冷梅
谈及马林斯基的舞者培养,法捷耶夫强调:“技巧固然重要,但对我来说,马林斯基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心表演——身体表现与心理表现各占一半。演员的技巧和外观表现仅占一半,用心演绎才是我现在更关注的。”他透露,剧院对年轻舞者的选拔不拘一格,“我们挑选人才的标准不在意名校背景,不会只选瓦岗诺娃芭蕾舞学院的学生。我们向全世界敞开大门,欢迎不同芭蕾学派的年轻新秀加入。”
这种开放态度源于对艺术融合的重视:“各种流派间技巧与想法的互相补充,对我们至关重要。”法捷耶夫介绍,剧院今年新招了两位国外舞者,他们已迅速适应舞团生活。对于年轻舞者的成长,他感慨道:“一名芭蕾舞者的职业生涯约20年,5年成长期,10年黄金期。我们需要用10年甚至更久的幕后训练,才能换来在舞台上与观众的对视。”因此,他特别鼓励年轻舞者:“要通过眼神与观众交流,传递对芭蕾的热爱和对角色的理解。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比任何信息传递都更生动直接。”
这并非马林斯基首次访华,法捷耶夫对上海观众的热情印象深刻:“我们每年都来中国,上海观众的期待让我们倍感荣幸。”谈及与中国观众的关系,他用一个问题作答:“我们能不能让上海观众震惊?能不能留下更好的印象?”为此,本次巡演特意安排了两套不同的演员阵容:“22日演出的卡司是经验丰富的世界知名舞者,如维多利亚·捷廖什金娜、罗曼·别利亚科夫;23日则起用年轻演员,有些是第二次参与巡演,甚至有一名新人今年刚入团。这对观众来说也是一份新鲜礼物。”
法捷耶夫坦言,希望通过演出让观众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当幕布升起时,观众能沉浸在艺术中,这就是我们想与上海观众建立的联系。”他期待《海盗》能给上海带来惊喜:“我们希望观众看完演出后会回味、讨论,仿佛我们把芭蕾的魔力传递给了他们。”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有250余年的历史,堪称俄罗斯芭蕾艺术的缩影。从彼季帕的《睡美人》《天鹅湖》到现代编舞家的创新之作,舞团始终保持着对经典的敬畏与对创新的追求。法捷耶夫表示:“我们的保留剧目既有彼季帕的经典,也有巴兰钦、福赛等现代编舞家的作品。如果一个舞团只守着传统不发展,就没有未来。”
本次《海盗》演出,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将现场伴奏,近两百人的豪华阵容尽显“芭蕾航母”的实力。法捷耶夫强调:“马林斯基的成功在于团队的凝聚力——志同道合的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我们下一步会加强现代芭蕾的编舞与呈现,提高演出质量,让观众每次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震撼。”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