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昨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围绕“全面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奋力打造长三角创新枢纽”主题,青浦区委书记王平介绍青浦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
“十四五”以来,青浦区以服务落实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新城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抢抓机遇、团结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2024年,青浦区GDP总量1825亿元,是“十三五”末的1.5倍,“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的城市意象深入人心。
“高颜值”城市形象崛起
王平介绍说,青浦东承大虹桥的强劲动能,西联长三角的广阔腹地,中部新城强化与两翼的战略链接,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攀升,区域面貌焕然一新,“高颜值”的城市形象愈发生动。
其中,东翼“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初具形象。青浦是进博会永久举办地,虹桥青浦片区加快打造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美的、网易、安踏、波司登等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全区集聚总部企业109家、上市企业38家。1—10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82.9亿元,全市第1。
西翼“示范区”,“创新绿核”建设日新月异。对标“创新场”和孵化器要求,推动华为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落地,集聚西岑科创园区、创智引擎、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示范区线、沪苏湖高铁、17号线西延伸等项目托起“轨道上的示范区”。“一院跨三地”的方厅水院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新地标。
中部青浦新城,宜居宜业的未来城市加速崛起。新城中央商务区初见雏形,困扰群众多年的老城厢改造实质启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力,华为“长三角AI+联合创新中心”启动建设,“长三角企业入沪出海第一站”品牌持续打响。
农文旅商体展“六业”融合
王平介绍说,青浦秉承蓝绿基底,促进农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最江南”文化图景。
比如青浦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全市23个天然湖泊都在青浦。河长制考核断面河道水质优良率100%,Ⅱ类水比例45.7%,全市第一。青浦获评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这些年来,青浦的乡村振兴品质更加多样。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2024年,青浦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13、全市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8万元。
农文旅商体展“六业”融合活力更加充沛。赛艇世锦赛、中国国际帆板大师赛、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吸引世界顶级选手参加,新城“水岸音乐节”首办首成、规模破万。奥特莱斯、蟠龙新天地等营收屡创新高,串联时尚商圈、热门展会、江南古镇、国潮乡村、红色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广受好评。
“创新核”发展动能强劲活跃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在青浦加速集聚,“长三角创新枢纽”的核心动能愈发澎湃。
创新产业集群蓬勃发展。聚焦“3+3+3”主导产业,形成梯度培育体系,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三通一达一兔”等快递总部都在青浦。还有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生物医药、新材料、时尚消费,以及低空经济、跨境电商、会展广告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战新产业加速发展,占比37.2%,较“十三五”末提升近12.5个百分点。
创新主体能级加快提升。西岑科创中心正创建跨省域国家级高新区,网易国际文创园、美的全球创新园区先后投用,北斗创新园区“十年磨一剑”,培育了华测、联适、普适等行业翘楚。落地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平台,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完善。集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16家。科技服务业快速增长,PCT专利申请量增长47%,排名全市前列。
打造幸福温暖家园
这些年来,青浦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通过优质的服务供给、有机的城市更新、高效的社会治理,打造“见水见绿见未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温暖家园。
比如“青浦实验”教改品牌纵深推进,家门口好学校内涵式发展持续强化,一批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优质学校投入使用。红房子医院建成启用,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儿童医院示范区医学中心等加快建设。
又如青浦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轨交2号线、17号线西延伸、崧泽高架西延伸等建成通车。开展11个不成套职工住宅和小梁薄板改造项目,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150万㎡,新增认定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3.7万套。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