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观赛之余,观众在大湾区来场说走就走的城市漫步;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川超”)球迷在比赛后涌向当地特色美食店;上海演唱会散场后,观众凭票在咖啡店品尝赠饮并小聚……
近期,类似场景在多地频频上演。消费者在赛事或演出结束后,并不急着离开,而是沿着票根延伸的路径继续体验城市,小小票根成为激活消费的“金钥匙”。
小小票根延伸消费链条
11月,上海体育场举办多场五月天演唱会,其所在的上海市徐汇区推出“票根+”等多重优惠活动。除了餐厅、酒店、购物等场景支持不同程度的凭票折扣,区内部分餐厅、商店还相应延长了营业时间。
体育赛事、演唱会、展会、热门电影……各地以“票根经济”为突破口,将一张张小小票根转化为“全城消费通行证”。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楚湘华说,消费者因一张门票来到城市,又顺势把消费延展到更多地点,城市生活的丰富度和消费体验被票根串联起来。
多方共赢催热“票根经济”
近期正在上映中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呈现了多种上海老字号美食,除了菜肉馄饨,还有光明牛奶、正广和汽水、国际饭店蝴蝶酥等。
上海阿姨王双凤和朋友看完电影,凭票根在附近的新雅食品天钥桥路汇联商厦店以折扣价格购买了半成品鲜肉荠菜馅和排骨年糕。“回家就给老伴烧一顿美味!”她笑着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各地正愈发重视“票根经济”,让赛事、演出与文旅消费形成自然延展。“票根经济”利用需求价格弹性放大消费总量,激活交通、零售、住宿等多个链条,促成多方共赢,放大了整体经济效益。
据新华社电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