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补课成“标配”,代表委员建议:别把孩子当朵花要当棵树
2019-01-29 要闻

栏口.jpg

【青年家长育儿焦虑系列报道】

两会期间,恰逢寒假,要不要给孩子补课,成为不少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记者28日走访调查时发现,语、数、外补课成为了孩子寒假的“标配”,即使放了假,家长的焦虑也一点不能减少。代表和委员对此建议,家长不要将孩子当成一朵花,急切地盼望开放,而是要当成一棵树,带着坚毅的心不疾不徐等待树木长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顾金华 钟雷 陈诗松 陈晓颖/文 施培琦 常鑫/图

切身体会:“家长的焦虑我也经历过”

家长因为育儿产生焦虑是很多代表委员的切身体会。“我的女儿在读初中,家长的焦虑我也经历过。”市政协委员胡里清表示,他观察到,家长对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课外兴趣、辅导孩子作业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对于家长焦虑表现,我们过来人肯定都可以理解。”

“不少民办初中公然提高入学标准,用各种标准来‘筛选’学生,甚至于要拼三代。”市政协委员焦正观察到,近两年上海个别初中半公开举办“小五班”选拔学生的新闻频现,“通过合作方举办的‘小五班’考察选拔学生,把所谓的招生面谈变成走过场的摆设。”在他看来,这也导致了家长在育儿上的焦虑。

而近日一项针对1694名家长开展的调研报告也显示,育儿焦虑在青年家长群体中成为普遍心态,被调查的家长中9成有育儿焦虑。

“现在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在比,而是家长在拼。我们应当摒弃‘鸡血式’的教育。”市人大代表,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民建黄浦区委副主任金缨表示,很多家长的育儿焦虑,是受到同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价值观所影响,逃脱不了社会上的某种“感染力”。“很多家长默认成绩都是靠‘刷题’刷出来的,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补课需求。但如果唯分数论,家长们容易陷入短期的盲目。”

数据显示小学家长焦虑水平最高

家长因为育儿而产生焦虑情绪的确普遍。记者看到,这份1694位家长参与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育儿过程中,96.87%的家长在育儿时或多或少都感到焦虑,不焦虑的家长仅占3.13%。

以10分满分计算,家长的总体焦虑水平为5.31分,处于中等焦虑水平。其中,小学家长焦虑水平最高,为5.46;其次为高中家长5.4,初中家长5.27,学龄前家长在所有家长群体中焦虑水平最低为5.11。

对于让家长感到焦虑的因素,报告指出,最让家长担心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有38.08%的家长对此感到焦虑;33.23%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好,未来没有好工作;28.10%的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难带,感觉自己力不从心;25.80%的家长因为要辅导孩子学习,压力很大;此外,让家长焦虑的因素还有教育政策经常变化,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担心孩子人际交往以及教育理论和思潮繁多,不知道到底该按哪个做等。

数据同时显示,32.53%的家长认为“提早规划,提早学习,提高孩子的竞争力”会降低自己的焦虑。这也让家长普遍存在学业攀比冲动,课外补习成为孩子们的另一个战场,而补课费用则成为青年家长的又一个焦虑源。育儿的费用让家长倍感压力,有家长说:“这哪里是养孩子,是养了个碎钞机。”

记者调查语数外补课成寒假“标配”

三年级学生小俊原本天天盼望着假期,但没想到从寒假第一天开始,他仍需要7点半左右起床,赶着上9点的寒假补习班。小俊说,假期除了早上可以多睡半个小时外,并不比平时轻松多少。“只希望假期能有这么几天,能够睡到自然醒,不用刷数学、文言文这些题,但是不现实,那么多的课要上,那么多的作业要做。”

1月28日下午,记者在华山路上的一家教育机构看到,尽管接近晚饭时间,还有不少中小学生在这里上课,而家长们则等候在外面。

和小俊一样,即将迎来“小升初”的玲玲从寒假第一天就进入每日补课生活,课程要到腊月二十六才能告一段落,春节休息几天后还要继续上三天的补习课。记者发现,寒假中孩子上课补习语、数、外3门课基本成“标配”,有的甚至一天4门课连轴转。午饭时间,有些家长为了节省时间,直接从外面叫了外卖。

市民李先生寒假未给孩子报大量培训班,但他的孩子在假期同样不轻松。整个假期,李先生花费数千元为孩子报了英语和数学两个补习班,每周还要上一次钢琴课,晚上则为孩子安排了游泳课。孩子疲劳得好几次转场时在车上睡着。

记者随机询问多位中小学生家长发现,早在寒假前两个月,很多家庭都已经为孩子报好了补习课程,这样可以做到校内课程和春节“无缝衔接”。

家长诉苦劳命伤财但“不补不行”

“我的孩子在5号教室,老师还不错,他上课一直挺开心的。”在长寿路上一家培训机构内,市民朱先生正盯着直播屏幕,观察孙子在课堂内的一举一动。假期补课潮如期而至,他对此并不意外。据他介绍,为了让正在读一年级的孙子跟上新学期英语课的进度,特意为孙子报了寒假补习班。

楼上,市民刘女士正坐在另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外,等候孩子下课。“孩子平时喜欢做实验,但数学成绩比较差,就找了个两者结合的课程。”“因为焦虑才会补课啊。”看着身边其他“鸡血家长”,刘女士自认为属于“适度焦虑”。“孩子学到高中还有12年了,不能一开始就塞满了。”但她同时表示,如果家长完全不焦虑,孩子也有可能跟不上学习进度。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原本很“佛系”的她坚持快乐教育原则,但无奈被这个环境改变了。今年寒假除了平时补习的外语、数学外,她还专门为儿子报了一门语文和绘画培训班。王女士说,自己并不知道这些补习班能不能帮孩子提高成绩,但是大家都在补,所以她也只能适应环境。

假期上补习班,让家长钱包也不轻松。记者发现,寒假补习班一小时平均收费200元左右。不过张女士告诉记者,今年过年正好在寒假中间,所以比起往年,补习的时间要短,一个寒假一门课收费2000元左右。王女士给儿子一共补了四门课,加在一共花费8000多元。“和暑假比起来,算很便宜了。”王女士告诉记者。

已经退休的蒋先生假期每天带外孙参加数学、语文、英语等培训班。尽管内心不赞同孩子参加这类培训班,但拗不过子女的他只能帮忙接送孙子上下课。在蒋先生看来,只要小学、初中还在偷偷搞着各种形式的“入学考试”,类似的培训班就会一直有市场。

代表委员建议

要把孩子当成一棵树来养

金缨

在金缨代表看来,培育孩子应当是以长远的眼光来对待,而不是着眼于眼前的分数和排名。“现在很多家长总是像培养一朵花一样来培育自己的孩子,总是希望看到马上开花的喜悦。但如果把孩子当成一棵树来培养,带着坚毅的心不疾不徐等待着树木长成,虽然等待和收获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但更能感受到树荫的庇护和美好。”

与此同时,金缨还指出,现在民办教育机构有明确的监管单位,但培训机构缺乏相应的监管。“很多培训机构的生命力都是在家长的口口传播和自媒体的哄抬中变强的,但其经营范围、办学资质很多其实并不过硬。更重要的是,这些培训机构面对的都是未成年人,在培训机构中的青少年权益保护目前还是空白,应当有相应未成年人管理的机构去监管。”

“家长让孩子在外补课,不如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锻炼健康的体魄,开阔眼界。”市人大代表,上海体育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兼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坚表示。

吴坚代表一直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高居世界第一位。“有研究显示,每天多增加1.25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学生近视发生几率会下降50%左右。而据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上海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

学校的户外运动时间就不能被保证,如果在家时,还要被迫参加各类补习班,将本应该休息玩耍的时间用来继续埋头读书,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都更加不利。吴坚代表认为,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首先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孩子的童年不应该只在补课班里度过。

教育需挖掘孩子优势点

胡里清

市政协委员胡里清分析说,成材并非一条路可走,减负也需要从教育人才和制度上进行改变。“家长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课后报班还是‘划得来’。但若为了升学而补课,那就丧失了价值。”胡里清认为,家长还是需要挖掘孩子的优势点进行教育培养。

“不少民办初中公然提高入学标准,用各种标准来‘筛选’学生,甚至于要拼三代。”市政协委员焦正观察到近两年上海个别初中半公开举办“小五班”选拔学生的新闻频现,“通过合作方举办的‘小五班’考察选拔学生,把所谓的招生面谈变成走过场的摆设。”在他看来,这也导致了家长在育儿上的焦虑。

“从家长角度来说,期待孩子有所成就,接受更好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但校方提供教育应该均衡化。”在焦正看来,降低孩子教育负担最重要的是让教育均衡。焦正此次也提交了《关于规范上海民办初中办学,将减负落到实处的建议》,在提案中他指出,对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要严格限制自主招生的考核内容,真正以综合评价为主体,减轻乃至消除初中学校尤其是民办初中的超前教学压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顾金华 钟雷 陈诗松 陈晓颖/文 施培琦 常鑫/图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