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人大代表朱思欢:加强基层社区工作岗位对青年人的吸引力
2019-01-29 要闻

栏口.jpg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摄 杨诚 马鈜 /视频制作 贾英华/制图

 市人大代表、来自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紫荆居民区的朱思欢是一名“80后”小巷总理,她此次的建议是“加强基层社区工作岗位对青年人的吸引力”。

 朱思欢透露,她是在大学里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居民区里转正为正式党员。对于居民区的情感,也是在那时越发加深。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便留在街道工作。“一要吃得起苦,二要有应变能力,三是要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这是朱思欢所认为的青年人从事基层社区工作最必备的几个要求。

“随着市委‘1+6’文件和《上海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工作。从人民关心、让人民满意的事情做起,把党建引领贯彻始终,不断加强基层队伍本领,实现依法自治,社会参与,形成治理合力,年轻人的作用备受各界期待。”朱思欢说道。

朱思欢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社区工作者已经逐步规范化、职业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全市共有4.8万名社工工作在基层第一线,平均年龄约38周岁,骨干力量多数在30至50岁之间。

近几年,社区书记、主任都逐步完成新老交替,通过传帮带、老书记工作室等一系列方式,完成后备干部的储备和培养。尤其是2018年,更是完成了“两委”班子换届,一大批年轻的书记、主任当选上任。如今,每年各区都定期对社区社工进行专题培训,在职业化、专业化上下功夫,更有“全岗通”“周周转”等机制及竞赛,提升居委干部综合实力。

在基层社区工作,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首先,基层社区普遍存在招人难,招到人后留人难问题,社区工作者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的‘外行’,正真从事相关专业毕业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进居委工作后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有的对社区工作了解不深,前后有落差,做不多久就离职了。有的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了工作经验就去考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

“希望更多的大学能开设社工、社区治理专业或者选修课程,让社区工作者也有‘科班生’。期间,可以由居民区老书记参与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可以直接在辖区居委会实践。”朱思欢给出自己的设想。

在工资待遇方面,因各区情况不同,社区工作者待遇也有差异。朱思欢希望能逐步减少其间的差距。另外,对于普通居委干部来说,除了副主任、副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的职务外,工作上升空间有限,在区级和街道层面会有推优和技能竞赛,但是,市级层面的技能竞赛或表彰的荣誉却很少涉及,如通过市级平台进行技能比拼,并产生优秀个人或集体,再进行表彰和宣传,从树立行业标杆人物来带动整个社区工作者对岗位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社区想要吸纳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居委干部行列,想要留住优秀人才,在其自身热爱社区工作的同时,加强社会认同度也是十分必要的,树立和宣传行业榜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鼓舞更多社区工作者更好的为居民服务,也让更多人了解基层工作,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社区工作者的行列中。”朱思欢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摄 杨诚 马鈜 /视频制作 贾英华/制图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