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还是民办?代表委员坦言:“输在起跑线上”是“害人”说辞
2019-01-30 要闻

栏口.jpg

眼下正是寒假,但不少家有小升初“升学娃”的家长却仍然感到“心累”——年后就将开启升学季,到底选公办还是选民办实在是让人纠结、头疼。青年报记者昨日调查时就有家长坦言,近期接连听到其他家长已开始各种“操作”,而自己对对口学校的了解又还不够透彻,因此日渐焦虑。对此,两会上的代表和委员建议,家长担忧的“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十分“害人”的说辞。发展起步固然重要,但是人生是一场长跑,“途中跑”可能更加重要。为孩子选择一个更有利于“途中跑”环境,对孩子一辈子的发展才更加有益。未来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对公办义务教育成效的宣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刘昕璐 陈晓颖 顾金华/文

【现象】

政策宣传解读不足部分 家长很焦虑

市民张女士的女儿就读于静安区一所普通公办小学,今年即将小升初。一直以来,张女士都不算是“鸡血”家长,但最近接了几个其他家长的电话后,她日渐焦虑。“其他家长开口就问:给孩子弄简历了没?还说现在大家都忙着弄简历拍照片的地方都预约满了。”张女士说,这还不算,还有家长嗔怪,其实从孩子三年级就应该为升学做准备了。

张女士坦言,自家对口的是一所公办普通中学,该校去年已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之一。“而且我还听说,这所学校是上海中小学小语种学习实践基地之一,学生可以学阿拉伯语的。”张女士表示,原本她觉得去这所对口中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女儿在校期间还能多学一门外语,但最近却陆续听到“学校不好才会入选‘强校工程’”的说法,“而且我现在也不知道进了这个学校是不是就一定能学小语种,本来想等开放日的时候去现场看看了解了解,但很多人又说到那时就晚了。所以我一下子就很焦虑了,我女儿成绩还不错,如果因为没早准备影响升学怎么办?”

事实上,像张女士这样因为对教育政策了解不够透彻而焦虑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市人大代表、联合利华中国集团中国区税务副总监姚键是一位妈妈,对于社会上的择校焦虑,她也能感受到。她透露,因为工作单位是外企,的确有更多的人考虑让孩子上国际双语学校,但其间也有因为不适应想回到“体制内”的。

而近日一份针对1694名家长开展的调研报告显示,被调查的家长中,小学家长焦虑程度最高。调研发现,25.03%的家长对教育政策变化有些措手不及。“公民同招”“中考改革”等教育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还有一个过程,这些政策究竟能否发挥为过于激烈的学业竞争降温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得到家长的理解、认同和追随。

调研还显示,目前家长获得育儿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和别人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其次是看家庭教育类APP、公众号和朋友圈的转载,看书籍杂志,听广播,学校等机构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在第四位。不过,家庭教育类自媒体在为家长育儿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同时,不同程度存在着夸大教育问题,把个别家庭的教育困惑放大为多数家长的共同焦虑,变相催化、激化家长的学业攀比冲动等现象。

青睐家门口学校的家长 焦虑相对更低

事实上,为了让市民家门口有更多“好”学校,政府部门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比如,从去年开始,本市实施了“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在全市16个区确定了一百多所“强校工程”实验校,通过培养名师团队、组建紧密型集团或学区等方式,提高办学质量。

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那些青睐家门口学校的家长,焦虑程度相对更低。市民吴先生的儿子目前就读于静安区一所公办小学,今年将“小升初”。吴先生表示,自己完全能够接受儿子升初中进入对口的学校,“选学校还是要和孩子的能力和教育方式相匹配。”他认为,如果孩子各方面非常优秀,在普通学校“吃不饱”,那是应该给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但如果孩子在普通学校只是中等甚至靠后,强行选择学习压力大的学校,只会让孩子更累。“我儿子幼儿园一个同学,进了一所人人羡慕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但现在他妈妈已经在考虑升初中时给他转到其他中学,因为孩子在里面跟不上,压力非常大,对家长也是一种煎熬。”吴先生认为,很多时候,孩子读一所名校,最“扎台型”、最有面子的其实是家长,“这是有问题的,选学校不能只看名气,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家住中山西路的君君今年9月也将小升初,之前全家人百般纠结“到底选民办还是公办”,去年“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名单公布后,君君妈妈发现对口的泸定中学就在其中。“如果学校的师资力量真的上去了,我们肯定会优先考虑家门口的学校。” 君君妈妈张女士表示,选择上公办还是上民办,其实还是要看孩子自身的资质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民办小学确实有很多优势,但是收费贵,加上民办学校的课业负担通常较重,孩子未必可以适应。”综合考虑后,君君一家觉得能让孩子读家门口对口的公办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样一来,老人接送起来也方便。我们小区的好几位家长,对对口学校都有新期待。”

【建议】

应加大对公办义务教育成效的宣传

市人大代表、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瞿志军表示,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和民办学校质量的差异远比家长们感觉到的要小。“这是可以通过官方的数据来证明的,但家长们看的数据来源于各类培训机构。机构为什么要做数据?答案显而易见:第一,希望证明机构补课是有用的;其次,学校之间差异很大,通过机构的补课,你是可以进到好的学校。”瞿志军对此有些无奈。

瞿志军说,从官方的统计来看,目前,上海义务教育的均衡度是很不错的,家长真的无需为进公办或者进民办感到焦虑和纠结。“家长对上海的义务教育应该要有信心。”

从政府角度出发,瞿志军认为,未来还应加大对公办义务教育成效的宣传,包括绿色指标体系、新优质学校的建设、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等,“这些,都应该多加宣传。至于正在推进的中考改革,都会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公平、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平台上一起学习一起发展,杜绝无序的竞争,这样对整个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才是有利的。”

对大家常常担忧的“输在起跑线上”,瞿志军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害人”的说辞。“发展起步固然重要,但是人生是一场长跑,‘途中跑’可能更加重要。为孩子选择一个更加有利于‘途中跑’的环境,对孩子一辈子的发展才是更加有益。”因此,瞿志军建议,家长们不要头脑一热,简单听信别人的选择。

瞿志军坦言,“择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长需要认真考虑。他表示,普陀区教育局提出,要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对学生而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基,这样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为人生的“途中跑”助力。

市人大代表、联合利华中国集团中国区税务副总监姚键透露,自己的孩子就是放弃民办选了家门口的学校。姚键说,孩子在小学报名时,被七外录取,但是家庭会议商量下来,对口公办小学就在家门口,距离近、接送都很方便,孩子也会因此有更充足的睡眠时间。于是,最终选择在公办学校读了书。此后的5年里,学校各方面的素质教育还是很让她满意。

在姚键看来,随着教育均衡化发展,公办学校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认可,家长的焦虑完全应该放下来。她认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总有出类拔萃的学生,关键还是要作出适合孩子的选择。归根结底,适合的才是好的。另外,她也建议,不妨在不同的学段作出不同的考虑,特别是小学阶段,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亦很关键。

类似“医联体” 打造“校联体”

“身边有学龄期孩子的同事都很焦虑,使出浑身解数拿到知名民办学校的面试‘入场券’。但是最终入校失败后,家长和孩子都会有挫败感。”市政协委员廖瑛表示,解题之法是将家门口的学校做好、做精,获得家长认可。“医院有医联体,公办学校间也可考虑建立‘校联体’。”廖瑛建议,上海学校间精准结对,可一对一帮扶,让家门口的学校通过此方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使得每一所学校都达到上海卓越大都市的教育感受。“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应该是互补的。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孩子心中的一团‘火’。”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副院长李颖洁表示,“但若‘点燃’的主体——老师每天思考的主要是升学率、班级平均分,那如何做好人的教育?”李颖洁认为,改变教师评价方式是一个“破题”之法。具体说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要降低定量考核的比例,更多地向定性考核转变,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钻研教学上,激发出他们的潜力,激发出学生们心底的求知热情,而不必时时想着完成考核任务。“通过更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减少教师的焦虑、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刘昕璐 陈晓颖 顾金华/文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