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廖昌永:以“融合”方式助力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2019-03-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派记者 刘昕璐 北京摄影报道

上音歌剧院预计今年7月建设完工,10月开幕演出季就将亮相;要以“融合”方式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在上海代表团驻地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时,畅谈上音歌剧院进展,“双一流”建设,《声入人心》“火到猝不及防”背后的思考等热点关注。

上音歌剧院7月建设完工,10月开幕演出季亮相

衡山路-复兴路街区将再添音乐艺术地标建筑。

“总建筑面积31926平方米、对标国际一流专业歌剧院而建的上音歌剧院即将于今年7月完工,开幕演出季将于10月亮相。”廖昌永向记者介绍了这座坐落于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校区全新歌剧院的建设进展。

建成后的上音歌剧院将是一幢5层综合体,其中地下3层,地上2层。这座建筑将包括可以容纳1200人的歌剧演出厅和4个分别用于歌剧、管弦乐、合唱和民乐排练的排演教室,届时将会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国际歌剧、交响演出。

“要建造国际一流的专业歌剧院,声学效果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廖昌永说,从7月到9月这段时间,还要做好歌剧院的声响调试,通过在歌剧院中科学的声音设计,让观众在任何位置都能获得良好的听觉享受。

与此同时,该座歌剧院也将适用于交响乐室内乐的演奏,芭蕾舞等舞剧演出,因此,通过设计巧妙的可移动天花板和矿棉吸音板,可以改变歌剧院内部容积,适应不同演出形式,呈现最佳混响效果。

“现在,我们正在组建歌剧院的运营团队、艺术委员会,准备开幕演出季。”廖昌永透露,歌剧院建成后,也将是上海音乐学院科创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是科创产业园区的一部分,歌剧院里也将有学校的教学成果、国际化办学成果展示,艺术实践、创作实践活动。在参与剧院运营的过程中,也进一步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廖昌永说道。

廖昌永希望,依托上音歌剧院和贺绿汀音乐厅,把艺术实践教学和本科教学紧紧融合在一起。同时,作为对社会服务的一个窗口,进一步完善好开幕演出季的设计。“希望歌剧院的投入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溢出效应,除了教学、人才培养外,也肩负观众群体的培育之责。”

以“融合”方式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始,92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始终面向世界音乐的发展态势,面向中国音乐的传承传播,面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任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迈步奋进。

“在这92年历史的每一个阶段,老师们、专家们、同学们都对学校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现阶段,学校可谓处在了新的历史发展期。”廖昌永坦言,要做好这样一个有历史底蕴团体的“班长”,责任重大。

于他而言,从1988年来到上音求学到如今已有30多年的光阴岁月都在上音度过,感触颇深。“真是进了这个门就没出过,对学校是极有感情,当成自己家一样。”廖昌永如是说,“从我自己来讲,也是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把学校办好,不辜负历届来先辈们对学校的做出的贡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提到支持“双一流”建设,这让廖昌永倍加振奋。此前,在教育部发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上,上音“音乐与舞蹈学”名列一流学科,上音成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廖昌永说,按照规划,到2020年,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音乐与舞蹈学”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目标。到2027年,上海音乐学院建校100周年时,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位列世界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顶尖音乐大学。

在人才培养上面,上音推出了“英才助飞计划”等多个计划。廖昌永认为,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如何能集中学校的优势资源,为年轻学子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此带动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

廖昌永还特别提及了国际化办学。这些年来不仅在联合办学方面结出丰硕成果,还有一大批的青年学生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与此同时,上音也在通过中国歌剧、中国艺术歌曲,在推广原创方面不懈努力。

“我们推出了首届国际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取得非常大的社会效益。从今年开始,开始做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的国际推广项目,这些都让我们再次坚定了文化自信,并且看到了以‘融合’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西方、走向世界的可能。”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为更多世人所了解、喜爱,一直是廖昌永的思考。在本次人代会上,他将提交以“融合”的综合表达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建议。

“古典的东方美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应该也必须有这样的自信,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喜爱我们从未断流过的、传承有序的文化。”廖昌永说道。

《声入人心》火了,古典音乐不该“被小众”

2018年年底,原创励志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开播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典音乐。作为出品人的廖昌永笑着说,这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但终究“火得有些猝不及防”。

节目旨在用年轻的演唱方式演绎美声,将高雅艺术搬上大众媒体。节目里,36位热爱美声的年轻人,面对写着“首席”和“替补”座位的舞台进行选择,再接受3位出品人的考核评价,重新确定位次,如此数轮,最终有6位脱颖而出,获得大型美声音乐会全国巡演和发行专辑的机会。其中一场,廖昌永出场时的卖萌笔芯,亦是让观众直呼没想到、太好玩。

在廖昌永看来,以往的观念里,古典音乐是一种小众艺术,其实这是大家对古典音乐的误解。古典音乐是“被小众”了,大家把学院派看得过于严肃。

“最开始,在和导演组商谈节目的时候,许多人心里都不是非常有底。我自己倒是非常有信心。”廖昌永强调,其实,近些年来,中国古典音乐在国际上还是取得了很多非常好的成绩。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很多音乐家,也都是国内各高等音乐学院培养出来。

“当这样一个节目出来,观众开始意识到,原来唱美声的人可以是颜值很高的,除了声音好之外,原来舞台也是可以很炫的。”廖昌永欣慰地看到,这颠覆了公众对古典音乐的刻板印象。

据了解,该节目不仅在爱乐者、普通观众中引起反响,在海外同行里也引起关注,甚至有人跟廖昌永说“世界古典音乐的未来是在中国”,这句话对廖昌永产生了更大的激励。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要不断融合,不断借鉴,不断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又不断创新。”廖昌永说道。

对于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讲话,廖昌永说,无论对我们的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教育,总书记的讲话都非常有指导性。“我们的文艺创作一定要反映我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一定要扎根于人民,要为人民歌唱,为人民创作。”廖昌永强调。

“接下去,我们要继续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坚定打造国际一流的专业音乐院校,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据其透露,在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剧目上,一批新的精品音乐作品亦正在路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派记者 刘昕璐 北京摄影报道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