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近无需办卡收费模式灵活 全市首家共享健身房人气爆棚
2019-03-14 上海

全市所有的共享球场都在后台客服的监控之下。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摄

上午8点多,两位上海阿姨熟练地完成了用手机扫码的操作,走进闸机来到了健身房里,她们选了两部紧挨着的跑步机,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开动了机器,一边聊天一边在跑步机上走了起来。

如今申城的健身房越来越多,到健身房锻炼的老年人不算罕见,不过一排跑步机上都是老年人也成了一道蛮有趣的风景线。这家位于静安区洛川东路352弄的健身房,也是全市第一家利用互联网+体育的模式运营的共享健身房,开业至今已近一个月,人气越来越旺。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买好小菜,跑步机上奔起来

肇阿姨在被问到为什么会来这里锻炼时,说了两个词:“方便,而且便宜。”今年2月在电视新闻上偶然得知自己的小区附近开了这样一家健身房,肇阿姨就感觉很有意思,第二天就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了这里,“现在我们年纪大的,基本上都会用手机,用微信,但是第一次来,还是让女儿陪着一起来,进闸机前应该怎么扫码,她教我一次我就会了,接下来我就可以自己来了。”

比如这一天,肇阿姨一早去小菜场买好小菜和早点,到家放下小菜,为女儿准备好早餐,然后就和“搭子”约好到这里来健身。她身边这位阿姨原本也是在闸北公园晨练时认识的,虽然家里离这个健身房有点距离,可也愿意到这里来锻炼一下。

除了方便之外,这个健身房另一个优势就是实惠。不用交押金,不用买年卡,下载一个小程序后,扫码就能随到随进,而且是按分钟计费,比如上午7点到10点,一个小时只需要2元钱,非常适合老年人。

在健身房内,已经退休的徐老伯被聘为担任这里的健身指导员,他也一直在指导老年人们使用这些先进的健身设备,一会教一位阿姨怎么开跑步机,怎么选步频和定时间,一会又指导一位爷叔合理的使用拉伸器材锻炼,“许多年纪大的人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健身器材,所以还是需要指导的。”尤其是那些锻炼力量的器材,比如坐式推胸训练器,怎么调节杠铃片还是很重要的。

说话间徐老伯就对一位准备练力量的老爷叔进行了指导,“这四五个器材,你每一个推十下,一天的训练量差不多就够了,不要多。”徐老伯说,“我们老年人锻炼最重要的还是量力而行。”

据徐老伯介绍,来这个共享健身房的客户各种年龄层次的都有,经过了几个星期的经历,客户们彼此也达成了一种默契,“上午的时候,老年人来的比较多,女孩子和中年人一般下午来,到了晚上,那些下班的小年轻们来练的就比较多了。”

根据负责运营共享健身房的九回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彦博介绍,位于洛川东路小区的这个健身房是目前上海的第一家共享健身房,不过虹口区嘉兴街道也计划在瑞虹新城打造一个共享健身房,普陀区的真如街道也有计划将一个原有的市民活动中心改成为老百姓服务的共享健身房,未来这种便捷、实惠的健身房在上海会越来越多。

共享体育计划的一次新探索

共享健身房并不仅仅获得了附近社区老年人的喜爱,许多年轻人也对这种新的健身房模式很有兴趣。一位李小姐就告诉记者,在这里练了几次感觉很不错,虽然她本人在附近的商业健身房已经办了年卡,不过在年卡结束后会转到共享健身房来健身,“毕竟这里不需要办卡,收费模式也比较灵活,对于健身来说,还是需要考虑成本的。”

胡彦博表示,共享健身房在开张的这几周整体运营情况不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收费模式比较吸引人,“到这里来健身,居民比较随心所欲,不用担心办年卡后不划算,也不用担心交了押金健身房会倒闭,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制定健身计划。”根据胡彦博介绍,作为运营方,九回体育只是负责提供管理服务,健身房的运营收支都是由政府承担,“这也是政府对体育+互联网模式的一种尝试,将惠民政策给到老百姓。”

确实,共享健身房的消费价格比较低,而锻炼设备很新,也比较高端,据悉这家健身房装修和器材的费用就将近100万元人民币。按照一般的商业健身房来运营标准,很难盈利。对此,静安区体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俞彪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静安区体育局推出共享健身房的初衷,就是为了体现政府对市民的服务,“这样的健身模式能使我们政府对市民的公共体育服务更有效,更实惠。”

据俞彪透露,这个小区内的健身房原本是静安区体育局资产管理中心的一个办公场所,“我们觉得这么好的地方做办公室可惜了,应该释放出来,所以我们把资产管理中心搬了,克服困难与其他办公场地压缩了一下,腾出了这片地方。这样既不占用商业资源,也能让它出现在社区居民的身边。”俞彪说,“而健身房里的健身器材的采购费用,来自于体育彩票公益基金,包括我们的社区健身点的器材也是用公益基金采购的。市民们购买体育彩票,其实也是在为上海体育事业作贡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记者在共享健身房还遇到两位从杨浦区慕名而来的女孩子,希望来体验一下。而在俞彪看来,新的健身模式有它的吸引力,不过共享健身房最终还是服务于周边社区的市民群众,“其实健身房的场地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在200平方米左右,建在小区里,最终服务周边市民。现在越来越多的这种互联网+体育的共享体育设施正在铺开,共享健身房也是我们的一种探索,以后希望每一个街道都有这么一个点。”俞彪说,“如今上海提出的四大品牌,其中就有一个‘上海服务’,体育也需要服务,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健身设施最大的特点是让广大人民‘靠得近,用得上’。”

[展望]

半数公共露天运动场 将安上闸机和扫码器

共享健身房在全市的共享体育设施中只是一环,互联网+体育的场馆模式未来将会继续推广,成为上海市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9月,静安区交通公园附近的新马路以及临汾路上建造了两个共享篮球场,这也是全市第一次试点共享体育设施。到2018年末,全市的共享体育场馆已经达到40余个,仅静安区就在2018年又增加了11个。

在诸多共享篮球场中,位于天目西路的一个球场人气最旺,由于球场是建造在高架路下,即便下雨天也不影响球友们打球,跟据运营方九回体育提供的数据,2018年这片球场的总入场人次达到29274,运动时长累计超过12万小时,平均下来每天就有80人次来此打球。

进入2019年后,杨浦区的第一个共享球场——江浦路街道球场在3月初正式开放,长宁区和黄浦区也开始布局。而且体育场馆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从之前以篮球场为主,到如今增加了共享健身房、笼式足球场、羽毛球场,甚至在嘉定区还有一个共享网球场。负责运营共享体育设施的九回体育副总经理胡彦博告诉记者,今年全市的共享体育场馆有望达到100个,而未来的目标是达到180个。据统计全市约有360个开放式的公共体育场馆,这也意味着其中一半的场馆将安上闸机和扫码器,加入互联网+体育的模式。

谈到共享体育设施为何颇受欢迎时,胡彦博分析说:“以往由政府管理的公共球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形象不统一,每个社区的场馆各种各样。而且在管理上主要通过人员管理,成本比较高,账目也不够清晰准确。此外,在如今社区越来越注重为民服务,注重文化产业的情况下,需要一定的大数据支撑,对社区内运动人口、年龄段、消费习惯进行一个系统分析,以往这样的数据是通过第三方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并不高,而共享体育设施有一个数字化的平台,可以提供更准确、更清晰的数据。”目前九回体育会按照各区县体育局、各街道的需求,每年或每季度提供一个共享体育设施的数据运营报告,体育局和街道以这份报告作为参考,对未来的社区体育发展会有更清晰的分析。

对于要使用共享体育场馆的市民来说,需要下载一个客户端,这个微信小程序打开后,里面有所有共享球场的位置、人气排名、场地情况,比如现在球场上有多少人在打球,也可以观测到自己的朋友是否现在正在球场上打球,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同时所有的共享球场未来都会无人化管理,包括扫码入场离场、现场租借篮球等,都是通过互联网智能管理,而且每个球场都有实时监控和远程广播,以便解决一些问题。

位于九回体育公司内的共享球场后台服务处,有一个巨大的监控屏,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的开放时间内,全市所有的共享球场都在后台客服的监控之下。“比如有的球友在打球时遗落了物品,我们通过调看当时的监控,发现他和其他人拿错了衣服,帮助他找回失物。”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