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夸真是正能量? “夸夸群”风靡校园褒贬不一
2019-03-14 青年

“感冒了,求夸!”“一个人拿了三个人的快递,求夸!”“吃了海底捞,求夸!”最近,一种“求夸体”悄然在高校学生之间流行起来,而求夸的“场所”就是学生自发组建的各种“夸夸群”。这种“夸夸群”的“宗旨”是万物皆可夸,而群友也都争做“夸父”。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夸夸群”,高校学生之间还流行“怼怼群”“酸酸群”“哈哈群”“杠杠群”等,而“夸夸群”因为充满“正能量”最为“红火”。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现象

说什么都能被夸的“夸夸群”火了

3月8日,复旦大学大二学生小陆收到了一个学姐发来的微信入群邀请,她看了一眼,是个“夸夸群”。“这之前我听说过这种‘夸夸群’,知道群里是大家互相夸的。”收到邀请的小陆并没有立即加入,因为没有太强烈的夸人“欲望”,她就想“观望一下”。等到学姐第二次发来邀请,她才加入,这一下让她“眼界”大开——“真的是什么都能夸,不管说什么求夸,别人都能换着角度去夸。”小陆透露,这样的“夸夸群”在复旦大学有好多个,她身边加入“夸夸群”的同学也有很多,“差不多一半左右的同学都加入了。”

不止是复旦大学,最近两周来,“夸夸群”在沪上多所高校悄然“流行”起来,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都有各种“夸夸群”,而外地的很多高校“夸夸群”也日渐火爆。

这些“夸夸群”的“群规”都很明确:不能冷嘲热讽,只能夸夸夸。

“大晚上帮室友拿快递,求夸!”“乐于助人,夸!”“人美心善,夸!”“夜行百里,夸!”“旧自行车丢了,买了新自行车,骑着新自行车出去玩找到了旧自行车,难过,求夸!”“两辆自行车,双倍的快乐,夸!”“失而复得,夸!”“脚踏两辆车,夸!”“在食堂摔了一个劈叉,求夸!”“柔韧性满分,夸!”“裤子质量好,夸!”“腿短,夸!”有学生表示,“夸夸群”简直就是自己最近的快乐源泉,“无聊的时候进去看看挺好玩的。”

当事人

群主:500人的群3天内就满了

小方是沪上某高校一个“夸夸群”的群主,说起建群的初衷,她坦言“就是觉得好玩”。小方说,上周她就知道了“夸夸群”的存在,但自己想加入时,多个群都已经满了,“我就发朋友圈征求意见,如果我建个群有没有人愿意加入,结果很多人都让我赶紧建,我就建了一个。”

小方告诉青年报记者,建群第一天,她还要不时对新进群的群友做示范,教大家怎么求夸和夸别人,但很快,群友们就玩得不亦乐乎,“500人的群,三天左右就满了,基本都是本校的学生,也有一个是清华的。”小方说,“夸夸群”自组建以来一直很“热闹”,每天至少有几百条消息,早上6点多就有同学在群里道“早安”,半夜2点甚至也有人“求夸”。她透露,作为“群主”,除了第一天花了点时间外,建群以来微信群“自我运转”良好,并不需要特意去维护,所以也没有牵扯自己太多精力。

小方坦言,除了“夸夸群”,学校里还有“喷喷群”“酸酸群”等,“喷人和酸别人毕竟是比较负能量的,所以这种群基本寿命都不长,倒是‘夸夸群’一直很红火。”

小方认为,“夸夸群”红火的原因在于有正能量的功能,“群里只能夸人,同学们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比如考试没过、和男朋友吵架等等,大家在群里在夸的同时,有时还会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支支招什么的,这些都是一些让人感到温暖的反馈。”她透露,自己这个“夸夸群”自组建以来氛围一直挺好的,“没有出现过让人不快的情况。”

受访者供图

网友声音

正方:求进群!互相夸夸娱乐一下挺好的!

随着“夸夸群”的火爆,越来越多的网友注意到了这个“神奇”的存在,不少网友都直喊“求进群”“怎么加入”。网友们认为,这种“夸夸群”很好玩,“现在大学生压力大,都渴求被认可,互相夸夸娱乐一下,释放压力,挺好的。”“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互相鼓励一下多有趣啊。”

有网友坦言,心情不好的时候被别人夸一下,虽然知道是开玩笑但还是会很开心,“毕竟有人愿意逗逗你,自己闲暇的时间也可以逗逗别人,很好玩啊。”网友“freedoming”认为,“夸夸群”很有积极向上的引导功能,“人生要适当有点甜才行。”

“这是什么神仙操作,夸人都这么有灵性了吗?”也有网友表示,这个群纯粹就是娱乐一下,谈不上减压和激励,“就是个彩虹屁交流大会。”

反方:

无聊!不走心的夸奖就是互相欺骗!

有称赞的,就有反对的。

在一些网友看来,“夸夸群”内很多夸奖都很浮夸,并没有真心实意去夸奖,而且也并不是所有行为都适合夸奖,“上课迟到、旷课也能被夸奖?这其实没什么值得夸的。”有网友还提醒说,不要被“夸夸群”麻痹了,“(这种)会让你挂科挂得心安理得,人有时候还是需要点羞耻心的。”还有网友认为,“夸夸群”纯属无聊,“就是自欺欺人,无底线的夸奖就是违心的欺骗。”

加入“夸夸群”已经一个星期的小陆也越来越觉得有些无聊,一周以来,她只在群里夸过别人两次,“都是认识的同学”,没有主动“求夸”过,“那些夸奖仅仅只是好玩而已,并没有太多真心实意的夸奖,所以也就不会有那种被夸的感觉。”让小陆觉得有些尴尬的是,有的同学没有早起去刷卡锻炼也求夸,“我觉得这种情况完全不应该夸。”小陆现在已经对“夸夸群”没了新鲜感,“过几天说不定我就退群了。”

专家说法

只是过干瘾 “夸夸群”也就是一阵风

对于“夸夸群”在高校“走红”,有专家认为,这体现了现在的年轻人表达方式与上一代人的差别。现在的高校学生已是“90末”和“00后”一代,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他们,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这与上一个时代表达个人情绪的方式相比有了较大变化,他们习惯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表达。而他们在网络上求夸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生活中他们缺少这样的激励。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夸夸群”只是过干瘾,没有生命力,也就是一阵风。

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认为,“夸夸群”算不上新事物,“新事物是有生命力的,这个没有生命力。”他表示,“夸夸群”“喷喷群”“怼怼群”之类的微信群,属于恶搞、胡闹,“这种夸和喷都是无聊的、廉价的,只是过干瘾,所以也就是一阵风,等新鲜劲过了就没了。”

在顾骏看来,高校学生间流行“夸夸群”,也是社会交往空心化的一种表现,“这种夸赞没内容,没标准,就像朋友圈的点赞一样,以前点赞是表明自己的一种态度,现在只是一个点赞而已。”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