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原创歌剧《汤显祖》将“中国风”带到澳洲
昨晚悉尼时间22时,当悉尼歌剧院音乐厅里全场观众起立并致以长达十多分钟的掌声与喝彩时,足以见证“中国精神”的力量,“中国故事”的动人和歌剧“中国创造”的水准。
应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艺术学院、悉尼大学音乐学院和澳洲澳丰环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邀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汤显祖》4月开启澳大利亚巡演。4月3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艺术学院,4月5日在墨尔本演奏中心,4月7日在悉尼歌剧院音乐厅,每一场演出均在当地刮起“中国风”,早在演出前几天,票已全部售罄。4月9日晚该剧还将在悉尼大学音乐学院做交流演出。
悉尼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安娜·雷德教授4月7日于上音《汤显祖》剧在悉尼歌剧院演出前致辞:“今晚非常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悉尼歌剧院,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同样,我也非常高兴,过两天上海音乐学院还将到悉尼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展演。如林在勇先生所言,音乐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我们能够共同体会到一份爱、勇气、刚正不阿,加深彼此的理解。我极其荣幸今晚能欣赏到一段属于中国的十分特别又非常重要的故事,聆听属于中国的音乐语言。某种程度上说,上海是我的故乡,我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是在上海出生的。再次,非常高兴今天能与各位共享美妙音乐,我认为,这正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歌剧《汤显祖》是一部纯正中国风格、上音“血统”的原创歌剧,主创团队均来自上音——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林在勇担任总策划并作词,著名歌唱家、上音院长廖昌永任总导演,上音著名作曲家徐坚强教授作曲,上音青年剧作家陆驾云编剧,青年教师施恒担任导演。上音优秀青年歌唱家胡斯豪、2018年刚刚获得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冠军的上音研究生孙卓汉、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陈京蔚和优秀青年歌唱家苏航担纲主演,乐团成员来自管弦系,指挥是青年教师周珂;合唱团来自声乐歌剧系;舞台视觉呈现由数字媒体学院师生制作,剧务则由艺术管理系学生承担。据悉,此次澳洲巡演上海音乐学院组织了近150人的庞大演出团队,力求将最好的演出效果带给澳洲观众。
《汤显祖》运用西方歌剧演绎框架的同时,在戏剧、音乐和舞美设计、表演等方面都强化中国风味的艺术表达,塑造出汤显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中国风骨,向世界展现优秀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通过挖掘传世之作《牡丹亭》背后的文化伟人汤显祖,和他所经历的不寻常的一生,向人们展示其罕为人知的中国传统士君子的人文情怀和铮铮风骨。
在音乐表现上,作曲家试图将中国戏曲音调和民间小调与当代国际音乐语境相结合,要让不同国家的观众都能听懂和能接受。作曲家根据剧情,突破固有的歌剧、音乐剧界线分明的做法,在部分音乐上采用类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淡化形式上的界限;还运用了不少中国戏曲(昆曲、采茶调、淮扬戏和婺剧等)音调和民间小调,并在乐队中增加了一些中国民族乐器(曲笛、笙、唢呐、琵琶、二胡和古筝),希望通过中国音乐让世界人民了解音乐、听懂中国故事,通过中国音乐爱上中国文化。为展现主人公的文人形象与中华诗词之优美,剧中唱词将白将古语和现代词汇有机结合,古典诗词的诗情画意让歌词如同一幅画,看着歌词,听着旋律,能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境界。“我们的歌剧不仅要让中国人看、让华裔看,也要能走出去,用西方的形式讲中国故事,让外国人也看得懂、有共情”总策划林在勇表示。
在创排过程中剧组尽可能多的保留中国传统元素。如乐队中的民乐演奏员都着中式服装,凸显东方色彩;大多数角色都加入了昆曲的唱腔与身段,让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体验。为此剧组专门邀请戏曲老师为演员进行集中特训。
在舞美设计上以多媒体影像画面取代传统的实景布置,运用数字影像技术给观众带来更具感染力的视觉效果,以承载剧情需要的场景。创意灵感主要来源于元、明时期的文人画作,泼墨重彩、兼工带写的整体视觉风格展现出汤显祖真率坦荡的人格特征,与他本人的“士气”与“逸格”相贴合。不仅大大降低了歌剧演出的舞台搭建成本,也充分展示了学校艺术科创的成果与实力。
著名小提琴家潘寅林在听完《汤显祖》后兴奋不已,他说:“四月七日我在悉尼歌剧院观赏了我的母校上音原创歌剧‘汤显祖’音乐会,感到特别高兴,同时也为音乐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歌剧是一个艺术的综合实力之表现,从作词到作曲,表演方面的独唱合唱,加上乐队的合作和指挥,都是考验整体实力的体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韵味浓厚,尤其唢呐独奏的那段音乐非常吸引观众,有气概也配合剧情,又有民族特色。祝福上音不断地有新的好作品诞生。”
悉尼歌剧院音乐厅工作近40年的前厅经理说,像汤剧这样演出效果、观众评价如此之高、没有观众中途离场的作品非常罕见。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顾小杰在观摩全场演出之后,特意来到舞台上向主创团队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充满诗意文采的歌词,汤显祖人生本事与他经典作品相嫁接的故事结构,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民乐、昆曲相融合的音乐,令他印象深刻。他为上音主创团队的专业性喝彩,为这部走出国门的中国原创歌剧深感骄傲。
2016年是中英两国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根据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的讲话精神,中英两国联合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汤显祖》亦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2017年1月歌剧《汤显祖》首演于国家大剧院,5月登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舞台。2018年1月作为开幕演出亮相匈牙利欧洲青年歌剧节,并应邀在捷克亚纳切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作访问演出,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歌剧的旋风,“东方莎士比亚”感动了众多欧洲观众。经过不断精心打磨,2018年12月原创歌剧•音乐剧场《梦临汤显祖》在中国宝岛台湾巡演,引起强烈的文化共鸣。
汤显祖(1550—1616)是中国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脍炙人口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是其代表作,也是他毕生思考人世现实与生命意义的结晶。文辞优美固不必说,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亦超越了同时代的文学著作。汤显祖得以不朽,艺术得以长存,根本的原因即在此。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墨尔本演奏中心则是墨尔本第二大音乐厅。墨尔本音乐艺术学院创立于1891年,2009年正式并入墨尔本大学。悉尼音乐学院(SCM)始建于1915年,是澳大利亚第一所以欧洲音乐学院的模式为基础建立的音乐学院。上音与上述两所院校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