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筑问候自然
2019-04-14 生活

【文/周琳琳】

在城市化进程急剧加速的当下,城市越来越像一个“城市”,而和它所处的环境脱节。在越南,也有很多新开发的城市空间失去了与自然的联系,这正是不少设计师所担忧的。他们希望唤起人们记忆深处对自然的向往,拉近彼此的关系。在建筑中,他们尽量将阳光、绿植、自然通风等元素引入其中,打造如森林、如花园般的美好环境。

不过,伴随新旧建筑的更替,人们对建筑功能和审美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对于这些新需求,设计师也做了充分考虑:美观、健康、环保、可持续……这些建筑既有自然风情,又有人文关怀,还有当代设计。

苍翠欲滴,光影轻慢,步移景异,时光柔软。

由钢管和竹片构成的夹层空间

通往夹层的楼梯

废料打造的“云与山”

越南的Kem Trong国家风景区原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区,而非法的矿业开采正在逐渐将这个著名的风景区变成令人惋惜的废墟。该区域靠近一个具有高建筑密度的大型工业园区。这便成为了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从建筑与石矿、污染之间的关联上,设计师及其团队对功能、外观和选材进行了规划。

从功能性上,他们希望建筑从该区域的现状中跳脱出来。于是,这里被设计成为一个属于社区、回归居民的开放空间,会定期举办一些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活动,附近的居民每天都可以在这里喝咖啡,享受时光。设计思路非常诗意:云与山。这似乎也是同当地逐渐恶化的环境做抵抗,表达出人们心中总有那片云与山的意味。不论身处何地,人们不会减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

随处可见的绿植

从外观及选材上,他们希望建筑与该区域发生关联。他们通过利用废弃物的方式,如重新使用脚手架的钢管、收集Kem Trong风景区内的岩石碎片以及贸易村和施工现场中的废石料等,并且在室内引入许多绿色植物,来表达当地居民对往昔美景的遗憾、惋惜和怀旧之情。

夹层空间

他们用厚0.4米、高3.4米的废石料建成石墙,充当着“山”的脉络。它们之间彼此独立,蜿蜒曲折,通过门和墙上的开洞随意连接,以方便不同来向的访客进入室内。建筑外墙被水池和交替排列的不同高度的绿树环绕着,以调节室内外的微气候,不仅为访客提供了优美的景色,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边界,还使人们更加贴近自然。

沿着楼梯来到夹层,可以看到许多钢管或横或斜,支撑着屋顶。这些钢管直径4.2厘米,曾作为施工脚手架材料。它们与用于屋顶和地板材料的竹片构成了夹层空间。屋顶除了使用竹片以外,还使用了由透明聚碳酸酯打造的轻质屋顶。屋顶上安装着喷雾系统,一方面可以用于清洗屋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建筑空间在炎炎夏日里保持凉爽。

夹层空间与屋顶共同构成了项目的上层空间。钢管与竹片颜色相近,非常和谐。大大小小的绿植悬挂空中,点缀出几分生机。这个空间“悬浮”在石墙围合出的空间之上,仿佛一大片飘浮的云彩。上层空间看似脆弱,实则坚固异常,与下方石墙空间的厚重感和曲折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体来看,“云与山”这个设计概念呈现出一幅原始的、简单的、梦幻般的图景。访客走进其中时,仔细观察石墙,便会发现其上的斑驳、打磨和钻孔的痕迹。无节制开采自然资源已经抹杀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岩石,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这里被命名为“S空间”(S=save the stone&scaffolding),意为重新利用废弃的石料和脚手架,有助于提醒当今越南社会提高警惕,不再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S空间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建筑应该承担起对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责任。

建筑外貌

采用未经烧窑的砖头唤起乡村记忆

对乡土生活的呼唤

过去,越南的许多孩子都在乡村环境中长大。尽管这些乡村长大的人如今多生活在城市中,但弥漫在乡村环境中的水泥屋顶、低矮砖墙和竹林,仍旧充斥在他们的记忆深处。但他们却逐渐被束缚在由玻璃、空调等围合的单调的空间里。他们对周围冰冷的世界感到厌倦,对于真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疏离感。设计师希望营造如乡村环境般优雅宁静的办公氛围,唤起人们对原始乡土生活的记忆,唤起那份儿时的童真与美好。

感受自然采光的楼梯间

建筑所在地坐落着一些老旧的房屋,附近是白色的蒲苇地、当地的小竹木,以及一些野生的植物。设计师及团队对自然环境进行了保留,让这栋建筑矗立在当地绿植的环抱之下,让使用者沉浸在充满自然气息的办公环境之中。

为了寻回乡村生活的氛围,设计师采用未经烧窑的砖头作为建筑材料,采用装饰混凝土作为建筑楼板,并使用与乡村建筑相似的水泥屋顶搭建方式。色泽相近的水泥色材质不仅让建筑具有浑然一体的外观,也增添质朴之感。

设计师对自然植物的选择与安排也颇花心思。香蕉树、黄色灌木丛和本地生植物被移植到办公室首层。前门的水景与木质台阶相映成趣,四周环绕茂密的植物。

百叶窗状混凝土立面设计为建筑遮挡自然光线

藤蔓植物攀爬于建筑墙面之上,使建筑外貌变得柔和。尤其是建筑西南面的装饰混凝土设计如百叶窗,用以阻挡强烈的日光,并迎接来自远洋的微风。专业的办公环境、自然的循环通风、优雅的绿植铺设和舒适的环境为员工和客户带来了独特的空间感受。

屋顶的草木为其下的室内空间营造凉爽的微气候。除此之外,公司的管理层办公室、会客室以及巨大的开放式厨房和餐厅也位于此层。

设计师希望,在这栋办公建筑里工作的人们,可以寻回童年时代的美好生活。绿植从中间向外生长出来,慢慢包裹住建筑,凉爽的空气环流让办公室摆脱了对空调的依赖。这个时代的人们大概都无心无力回到乡村之中,而这栋办公建筑却将最本真的乡土情怀带回到忙碌的工作生活中。

灵活可变的推拉门分隔了室内的开敞空间,方便调整空间大小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活动需要

方便孩子们看到室外景观的玻璃墙

幼儿园,也是游乐园

当设计师看到一个孩子所描绘的城市中的理想乐园时,非常动容。那只不过是一个在稻田边、在森林里,有着传统屋顶的普通房子。于是,通过这次改造项目,设计师及团队希望实现孩子们的梦想。他们的设计创意来自于越南传统游乐园,这个在孩子们的图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在城区却极为罕见。打造“游乐园”似的幼儿园时,他们选择了适合孩子尺度的设计,让他们身处其中感觉更舒服、安全,并更贴近周边环境。而其中的怡然,或许只有身处其中的孩子们才可以理解。

楼梯间的灵动效果

建筑师保留了建筑原有的结构,在一个公共空间中重新组织了建筑形式,使之独立出了一个小棚屋。这个想法不仅是为了在“房子”中建“房子”,同时从长远角度看,也是积极响应并尊重当地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新分隔出的活动小屋增加了室内的活动空间,用以满足孩子们在室内不同类型的活动。

幼儿园遵从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鼓励探索和发展孩子自身特点。因此,通过提供几个小区域的活动空间,设计师鼓励孩子们外出活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户外世界。设计师使用了灵活可变的推拉门,以此分隔了室内的开敞空间,方便调整空间大小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活动需要。这样灵活的空间形式也反映出了设计师所追求的集功能与体验于一身的设计初衷。

分隔出的小屋内景

“游乐园”则是以小屋的形式呈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孩子在里面彼此互动游乐的需求。该小屋内门窗的布置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意在引入不同形式、颜色的光影到屋中,加强建筑和外部环境的对话。如多变的开窗形式意在引入外界的光影和自然景观,而孔状小窗以聚集的形式引入了外部的光线和自然景观。

多变的开窗形式

相比室内的局促空间,室外五彩斑斓的自然环境则更有利于提供教育机会来增加孩子们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因此,设计师希望通过鼓励孩子们去观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来让他们了解自然界中的生态关系,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如何影响着身边的环境的。

而设计师特别营造出了各种让孩子们和自然界互动的机会,例如,在院子里,甚至是建筑里引入树木,增添草坪,设置整面的玻璃墙以方便孩子们观看到室外景观。


文/周琳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