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上,是对人的关怀
2019-04-14 生活

【文/周琳琳 图/受访者提供】

我觉得好设计是“以人的体验”为出发点去做的设计。它的功能、外观、结构、触感,它带给人的感受,都要与使用者的综合体验相关,都要为使用体验服务。我们要抛弃浮夸的结构、不必要的纹路等多余设计。

——张子翰

●石

这是一款多功能用品。它可用来开瓶,如鹅卵石般的温柔弧面,开启麦芽的芬芳。它也可以用作镇纸,如漫漫长河中的沉寂已久的石块。更多功能,等你来发现。

●浮时

这款时钟设计,是受土星运转的启发。秒针飘浮在时钟周围,像土星环一样扫过,捕捉着时间自然的永恒流动。实木上舞动着的黄铜指针,在天然木纹的衬托下展示着时光的和谐。手工抛光的铜管,优雅地指示着时间的轮回。

●时间的灰烬

设计这款香器的初衷是将计时的功能结合香的燃烧一并展示出来。40分钟的线香,结合香器上雕刻的“TIMER”字母,让人在享受芳香的同时,意识到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的过程。

●涟漪镜

人们需要镜子去打扮自己,同时也需要一些自我的视觉隐私。“我们可能并不想在镜子里一直看到自己的倒影”的想法,让设计师产生了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不设计一面镜子,当人们想在里面隐藏自己时,它就会变换一种姿态呢? 于是,设计师给镜子加了一个外套。

●荷几

顾名思义,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荷花。桌面运用枫木与黑胡桃的组合,对应的颜色分别代表荷花的根与花。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荷花的纯洁。枫木的强度可以增强桌子的整体结构。边几的主体由不同尺寸的圆桌组成,并形成不同高度。

●勺椅

产品设计语言以功能为出发点,在“形式跟随功能”的理念下,在每一个细节的斟酌中剔除了所有不必要的元素,回归到“坐”这个动作本身的需求。因此,勺椅的靠背与坐面采用了流线曲线,从而更好地贴合我们的身体,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使用舒适感。

回到更大舞台

在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时,张子翰在班里遇见了如今的合作伙伴,徐璐。尽管当时所有的作业都要求个人完成,并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但二人的设计想法和思路较为契合,也会时常沟通。毕业时,二人决定开启一场合作:一起创立设计品牌,这样也可以实践读书时候没有实现的想法,并对当时的作品进行完善。

在学院老师的帮助下,他们租到了一间工作室。那里成为了他们梦开始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将不成熟的想法和作品演变成为品牌产品。第一版“15° 椅”,是张子翰研究生期间的作品。改进后,他使用了一整块板,替代原本容易让人下滑的坐面。对于创立品牌前就改进完毕的产品,他们希望让其进入市场。这样不仅产品可以接受市场考验,他们也可以从市场的反应中吸取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一年下来,他们发现尽管产品反馈不错,但美国市场比较饱和。面对许多成熟品牌,新兴品牌很难挤入队伍。从几次回国的见闻,以及周围行业人的分享中,张子翰意识到:国内外设计行业的现状大有不同。随着国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品牌只要抓住市场需求,就有脱颖而出、不断壮

大的机会。这对于他们这样成立时间很短的初创品牌来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回国发展。“如果发展得还算不错,我们就再去美国开拓市场嘛。”张子翰笑着说道。

一次回国时,张子翰拜访了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老师告诉他,由于美院正好需要老师,而他还有国外学习的背景,所以是比较适合的人选。回国后,张子翰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能力考核,回到母校任教。

重回中国美术学院,又是自己读书时的专业——工业设计系,这让张子翰倍感亲切,也勾起了他对本科四年学习经历的回忆。他了解国内外美院课程体系的安排,切身感受过国内外院校的优势和劣势,所以他的课程设置较为特别,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他从两方面教学:技术层面,他教导学生全面使用机器;思维层面,他深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的思考。

“很多时候,他们做某种设计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样做挺好的’,他们就这样设计了。拿着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我的一两个问题,就会问倒他们。”所以,张子翰让学生们做大量调研,把每个问题都剖析到极致,每个方面都具有足够的理论支持。材料、功能、风格、结构……这些都要与分析结果联系和挂钩。

体验优先

尽管有一些既成作品,张子翰和徐璐并没有将其作为品牌的第一件产品。他们认为那些作品都偏大型,需要一定的改进时间;另外,小件产品对初创品牌来说更好操控和制作。因此,他们先设计与生产了“浮时”钟。看似普通的外观造型下,其背后装有特别的背板和磁铁。他们发现平常使用时有一个明显问题:换电池、调时间太麻烦,每次都要踮脚取下和挂上,而且很难对准那根钉子,费时费力。他们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生活细节,利用磁铁的吸引力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为品牌的第一件产品,这款时钟非常能代表品牌‘ABOVE’,中文名是‘之上生活’。”他们希望从生活之上、生活之外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对于已有的产品,他们会思考其不便之处及体验不佳之处,进而做出“领异标新”的设计,为使用者带来一种新的体验。

“体验”处于二人设计理念的核心位置。“我们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用户体验而来,都是为了给予使用者不同的体验感。如果用户体验不好,或是缺乏,我们就会抛弃这样的设计。”他们把体验分成两种,一种是产品被真正使用时的体验,另一种则是产品外观,也就是它不被使用、静置一处时,在观感上给人带来的体验。

作为时钟的同系列产品,张子翰和徐璐还设计了一款与它在材质和结构上都有相似之处的香器。同样,它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香器,还结合了计时的功能。对使用者来说,它不是传统点香爱好者常见、惯用的香器,而是更加现代。它适合于人们想要做瑜伽、做锻炼、阅读等需要设定大致时间的场景。燃尽一根香大约为四十分钟,烘托气氛之余,也可以达到计时的功能。

在功能和技术上,二人也在不断尝试和突破。“勺椅”是徐璐研究生期间的作品,是一把三条腿的椅子。他想用自己的设计和结构证明椅子没有必要用到四条腿,三条腿就足够牢固,从而打破人们印象中“三条腿椅子不牢靠”的固有印象。一次次修改设计稿,一次次打样……到第六次打样后,椅子终于稳定下来。

对体验的细致把握和新奇呈现方式,也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在美国时,他们就发现具有浓郁中国生活方式的“点香”,反而在美国变得越发普遍。在当地,基本上每家超市、每个小店都会售卖香制品。家家户户哪怕不点香,也会点上蜡烛,用香氛烘托家的环境和气氛。所以当他们来到朋友家里,都会闻到每个人各自的专属味道。针对当地市场,他们推出了香器产品,希望在原本纯粹的香氛营造以外,增添新功能。

带着这段异国他乡的感悟和经历,二人重归故里。当被问及二者对设计风格的影响孰轻孰重时,他们表示并不会有区别和侧重。“我们在中国长大和学习设计,中式风格的渗透是根深蒂固的。”不过,他们对此并没有主观上的迎合或是回避。每个想法,都是自然而然地浮现;每个设计,打上的都是他们独特风格的烙印。

张子翰 ABOVE联合创始人,执行总监,创意总监

Qa

生活周刊×张子翰

Q:你们在一件产品里,会用到不同的木材。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A:我们对每种木材都比较了解,知道它们分别合适用来做什么。在产品“荷几”里,我们就用到了枫木。它比通常用到的胡桃木、黑胡桃要硬,属于非常硬的一个木类。它在美国的学名就是“硬枫木”。所以非常合适用来做一些产品的支撑部位。但它不适合大面积使用,因为它很重。所以我们只是在支撑处内里使用枫木,外部的包裹使用了较轻的木材。

Q: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对材质有了足够的了解?

A:从读大学开始,学校就会安排一些学习材质的课程,但学习和接触得不够全面和深入。到美国学习设计后,所有东西都得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去尝试和适应各种各样的材料,试验它们是否合适于自己的设计,所以对各种材料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甚至是了解。

Q:创业过程中,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A:那应该是我们刚刚起步的时候。尽管老师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租给我们工作室,但相较于国内情况,还是昂贵的。生产产品时,我们发现工厂生产是一笔更大的开销,价格大约是国内的十倍。所以我们就用工作室的车床制作产品,一点一点地生产。现在想来,那段时光也很令人享受。但我们也一直在寻找生产渠道。因为光靠我们俩,速度比较慢,而且产品外形会有略微不同。好在通过多方关系,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个生产商。他的价格在我们的接受范围内,而且品质也很不错。

Q:回国后,你们还额外提供设计服务?     A:对,因为又有一个小伙伴加入我们。他学习的是建筑设计,室内这方面也很在行。所以我们就寻思着,成立一个设计服务部门。目前我负责产品跟平面部分,他负责建筑与室内。

Q:你们会彼此给建议吗?     A:这很常见。其实许多家具设计师都是建筑设计出身,进行转型。其实我觉得这两者是相通的,只不过一个是稍微复杂些的大家具,一个是稍微简单点的小家具而已。二者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我看一个建筑,其实就是用看一个家具的眼光来看。他看一个家具,也是在用看一个建筑的眼光来看。

Q:怎么解释用建筑的眼光来看家具?

A:观察建筑时,我会先看它的结构,包括外立面和内部。家具里很多横来竖去的木棒、金属杆,它们之间是怎么衔接的,能组成一个怎样的结构、怎样的空间,如何变得牢靠有韧性。我觉得这与建筑里的支柱与平面相接的结构差不多。


文/周琳琳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