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技赛花艺组冠军潘沈涵:以花为媒 让世界知道中国传统技艺
让世界领略中国的传统技艺是潘沈涵的追求。受访者供图
小小的一束捧花,凝练着一个泱泱大国千年的文化底蕴。让世界领略中国的传统技艺,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组冠军潘沈涵的追求。“我相信,有一天中式花艺能够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潘沈涵向青年报记者表示。
青年报实习生 陈嘉音 记者 姚佳森
人物名片:潘沈涵
出生年份:1999年
岗位:上海城市职业学院学生、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组冠军
感言:“世界级的比赛上一直比的是西式花艺,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中式花艺能够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欣赏中国的传统审美。”
2016年,16岁的潘沈涵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参加花艺组的技能大赛。他不但成为了年纪最小的选手,而且还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中国的精巧技艺。
在比赛中有一个项目叫植物设计,赛事组提供给每个选手一个木盒子,很多人都想着在里面做微景观。但是潘沈涵另辟蹊径:“看到这个盒子,我马上联想到了中国的榫卯结构。它的体积太大了,把它劈开后可以分散它的体积。我当时用了电钻和竹芯构造了一个精巧的榫卯结构,吸引了不少外国专家。起初他们都不认识榫卯,觉得我用了规定以外的材料,后来我告诉他们,这是一门中国传统的木匠工艺,所有人都觉得很新奇,对它赞不绝口。”
潘沈涵说:“中国的传统花艺很少被人了解,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插花是一件‘舶来品’。事实上,中国早在战国时代就有插花的历史了。”在国家队训练时,潘沈涵接触到了最顶尖的训练,看了很多古画和资料,被传统插花艺术深深地折服。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让中国,让世界看到传统技艺之美。
“很多人看到我的名字后,以为我是个女孩子,男孩子似乎与花艺非常不搭,这也算是一个刻板印象了。”潘沈涵笑着对记者说道。细细想来,花艺又何尝不是被禁锢在西方审美的刻板印象里呢?潘沈涵特别喜欢海派插花,因为它用了西方的容器加上中国传统的插花方式,注重花艺的装饰效果,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流畅自然,有一种文化的碰撞之美。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强调“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表达了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的深刻思想。谈及在花艺道路上的追求,潘沈涵表示:“世界级的比赛上一直比的是西式花艺,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中式花艺能够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欣赏中国的传统审美。取得44届的冠军后,我的征途才刚刚启程。我正在参加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校内集训选拔工作,我将在技能方面,全心全意帮助他们,并且分享我的比赛经验,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青年报实习生 陈嘉音 记者 姚佳森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