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专访“四大”纪念馆负责人 “俞秀松才是真正的‘网红’”
2019-04-29 青年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五四精神。昨天上午,“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之《秀松常青——俞秀松烈士生平展》在中共四大纪念馆正式展出,俞秀松烈士后人俞敏也亲临现场,从自己的回忆出发,向参观者讲述俞秀松烈士的革命岁月。昨天,青年报记者专访了“四大”纪念馆负责人童科,在他看来,俞秀松烈士才是新时代真正的“网红”。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摄影报道

“四大”负责人读解

俞秀松与虹口的不解之缘

昨天一早,青年报记者观看了刚刚开展的俞秀松烈士生平展。展览以俞秀松的成长经历及革命事迹为主线,分为“故乡家世”“少年远志”“探索救国”“参建党团”等十一个部分,再现了革命先驱俞秀松的光辉一生。整个展览从2019年4月28日持续至6月20日。

同时,本次展览展出近百张历史照片,以及俞秀松生前使用过的刀叉、相机、李先念题词等珍贵实物,展览还特设观影区,播放《共产火种——只要主义真》《寻找心中那棵松》等文献纪录片,让观展者能更深入地走进俞秀松烈士的光辉岁月。

俞秀松到底与虹口和“四大”有着什么样的不解之缘呢?昨天,青年报记者专访了负责人童科。据童科介绍,早在1920年4月俞秀松就曾到上海虹口厚生铁厂了解工人现状,开展工人运动。此外,据俞秀松自传记载,1925年1月他在上海曾列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不畏牺牲,敢于奋斗的先驱,俞秀松不仅是我党的早期创始人,也是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首任书记。其实,五四精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创新精神,注重青年,精细化运作,这和我们的办展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创新精神,更是我们现在的服务理念。”昨天,有不少观众参观了俞秀松展,童科介绍说,观众驻足时间最多的要数李先念给俞秀松的题词,还有俞秀松研究中心录制的一段关于俞秀松视频的口述实录。

提及年轻人如何传承五四精神?童科认为,要传承先要让青少年和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了解这段历史,否则传承一词无从谈起。所以,作为红色基地要举办先烈先贤的生平展、史料展,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给予年轻人强烈的震撼,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不是理所应当,而是先烈为大家奋斗打拼来的。

“此外,我们要将红色宣传的语言转换成年轻人的语言。我一直强调说,要从互联网中来,到互联网中去,我们要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在童科看来,俞秀松烈士是真正的网红,这里的红是红色革命的红。

“其实,现在的‘90后’‘00后’,很容易被感动。”童科透露说,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爷爷奶奶,曾为他讲述日本鬼子如何屠村,残害同胞的真实故事。“现在,我在这个岗位上,有机会向孩子们讲述这些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讲到1945年抗日战争快胜利了,战地记者采访当时的娃娃兵(年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0后’),问他们抗战快胜利了,接下来你们想做什么?孩子们说,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这些娃娃兵用链条把腿锁在阵地上。这样的红色历史故事触动人心,感动了所有的听众。我认为,这些故事如果没有人去讲,就失传了。每次我讲到动情处,还有小朋友抹眼泪。

童科认为,“90后”“00后”的党史党建教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比如可以用这代人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传播。借助现在的互联网手段。打个比方,参观俞秀松展时年轻人可以拍小视频上传到B站、抖音,把网红做成真正的网红。

在国旗下别上徽团

“网红”故事打动00后

昨天上午,“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前国旗广场举行。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小小少先队员升旗手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标兵罗祾带领虹口区新入团学生代表进行了入团宣誓。

来自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20名新团员代表在国旗和团旗的见证下,光荣地加入共青团。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旗广场前,新团员们表示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强国一代”。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的队员们现场朗诵了“爱国大声说”《共和国的旗》。

站在新团员方阵旁的童科被其中的一个细节打动了。事后他回忆了仪式上的一幕:“因为今天下雨的缘故,所以入团仪式的方阵人数有限。有的团员没加入方阵中,但是当主持人说别团徽的时候,好几位方阵外的学生自豪地将团徽别到胸前。”

当天,“跟着国旗看上海——青少年红色定向寻访“活动正式启动。定向寻访共精心设计4条主题鲜明的寻访线路,开发10余堂与学科相结合的场馆课程,让青少年以人文行走的方式,探寻红色基因,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

与此同时,“为国旗而歌——青少年‘诗与画’艺术创作大赛”启动。大赛将通过新闻策划和线上线下联动,对研学活动跟踪报道,吸引全国青少年学生以国旗为创作元素,以绘画及摄影作品为视觉表达,以三行诗提炼升华主题,来抒发青少年对国旗的崇敬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心。

[俞敏谈继父俞秀松]

百年前“最时尚”的青年

虽然我没有见过继父俞秀松,但在成长过程中,母亲经常提起他,通过这些年的研究,我对他的故事也十分了解。我现在从事青少年党团史教育工作,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俞秀松曾经采取较为激进的做法寻找中国的出路,比如工读互助团,但失败了。在上海时他曾到虹口厚生铁厂打工,不是为了糊口,而是为了了解中国工厂的现状。他试图通过工人俱乐部,将工人组织起来。

其实最初俞秀松也信仰过无政府主义。新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逐渐东进。特别是传到上海。1920年4-7月,在上海的3个多月,俞秀松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转变。当时社会上各种思潮很多,为何共产党最后能胜利和五四运动分不开。五四运动后,上海工人阶级的强大有目共睹。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为俞秀松等人思想上的转变提供极大的帮助。俞秀松在一张表格要求填写的“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书”里,就写到了《共产党宣言》。

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新渔阳里6号成立。当时团的发起者有俞秀松、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等8人,由俞秀松担任书记。陈独秀等党的发起组成员,都参加了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于1925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1年3月底,俞秀松代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赴苏俄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1年6月4日,作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的俞秀松被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正式任命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代表,出席青年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他对党十分忠诚。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积极为党工作。此外,他平时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在新疆时,当局曾希望他接受教育厅厅长的委任状,还称当了厅长就有小汽车接送,有大房子住,被他严词拒绝了,毅然把委托书退回。

他也有着超凡的人格魅力。母亲经常讲,俞秀松十分博学,她从他那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知道了中国革命,也目睹了俞秀松在新疆的所作所为,对丈夫十分钦佩。俞秀松失踪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母亲不曾放弃寻找他,足以反映他们俩的感情。

在我看来,这个时代的青年人已经不需要洒鲜血了。但为人民做贡献是青年永恒不变的主题。也希望现在的青年能学习渔阳里的红色基因。将生平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摄影报道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