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语境中的万物生长
2019-05-05 生活

文/杨力佳 图/受访者提供

如何在快速但雷同的设计和个性却繁复的设计中找到平衡点,数字设计大概能交出一份比较令人满意的答卷。

从形象思维到编写程序

1984年出生的张周捷,从小学习美术,在中国美术学院读完本科,进入联想集团从事产品研发工作,之后便前往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硕士。虽然所学的专业都是工业设计,但是学习方法却有很大不同,前者主要运用传统的手法和思维,而后者则引入了新兴的数字设计。让一个原本以形象思维见长的艺术生从零开始学习抽象的计算机语言、电脑编程,其中的艰涩可想而知,但张周捷就做到了,他开玩笑说,自己渐渐从一个艺术生迭代成了半个程序员。

“2008年,Zaha Hadid建筑事务所合伙人Patrik Schumacher首次明确地描述了参数化设计这一概念:它是一种有生命、动态的,并且交互的形式——建筑体在此成为一个动态系统。这一宣言让智能而高效的数字设计在全球掀起风潮。可以说,当时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十多年过去了,数字设计依旧还处于探索阶段。”张周捷说道。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到目前为止,数字设计还只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门专业。张周捷一边在同济大学里教授这门课程,一边在自己的数字实验室里实践这门学科。

“就比如你现在手里拿着的这个水杯,”张周捷说,“设想有一天你可以将你脑中所希望的杯子的样子快速制造出来。这样的结果,源自你的那位‘工业设计师’——计算机,确切说,是你和它共同完成了设计。”传统设计流程相对繁琐,周期长,需反复调整才能诞生产品,同时可能依旧无法带给用者满意的结果,与之相比,数字设计就是一种替代方案——传统设计中的种种考量延伸为设计公式,计算机以精确的数据分析,得以理清传统设计过程中繁琐的方面,在高效的语境下尽可能贴近人们的需求。

计算机不像传统设计师那样会受到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某种程度上具备一种更开放的态度,围绕一种或几种细分的需求,快速给出无尽的可能性设计方案。计算机的这种优势,也是张周捷坚持研究数字化设计的重要动力。


而在这千变万化的可能性之中,与用户的关联可以建立在一种随机性之上。随机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而是凭借计算机的强大演算力所呈现的各种可能性——我们对物件的选择成为这无尽可能中的一种概率事件。当传统设计给出了既定的产品形态、功能,用户只能单向地在现有产品中做出选择——选择性单薄;随机设计却将产品的可能性最大化,在计算机层出不穷的演算结果中,每种产品都可能被呈现,可能性越大,巧合越多——符合或极度接近每个用户爱好的完美答案愈多。

计算机成为了“设计师”

在张周捷位于松江的数字实验室里,依旧可以看见当初那第一把以水滴喷射状态为灵感而设计的座椅,那是他研究完各种力学,编写了不知道多少套程序后才生成的作品。“因为过程太过复杂,后来实在无法再将基于重力学而编写的程序加入其中,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样子与真实世界、自然条件中水滴喷射的状态还是有所差距的。”张周捷的口气里依旧透露着惋惜。最终,这件试验品止步于1.0版本,而这次不太成功的经验也更加坚定了张周捷“让计算机独立设计”的理念。

在阅读了大量东西方哲学书籍之后,张周捷认为数字设计也应该遵循道法自然的造物法则:“万物的构成历经了众多探讨。毕达哥拉斯宣称数是万物本源,而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物体的形式因潜藏于其内部,在持续发展中这些形式因会逐渐显现,直到最后完成阶段。这些千百年来的疑问,如今也在计算机语境中直抵更具象的解惑。计算机优异的演算力昭示着事物发展形成的可能性,且此中蕴含逻辑。数字语境成为自然界一面平行的镜子,点、线、面不仅模拟着万物的构成,同时这些点线面卓诡变幻的关系,正如自然千变万化。这不禁令人置疑:虚拟与现实或许本就无界。五十多年前,一些艺术家以重复的线、面组合,整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掀起欧普艺术浪潮。这些创作,预演了如今我们在计算机中能轻易得到的平面图形。他们以徒手画出的数字化图谱试问宇宙、空间与时间的存在形式。如今,上世纪创作者的方式,已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实现。这枚疑问的种子却继续发芽成长,从二维拓向三维,从纸面延至实体,人们一边设问寻解,一边以此构建未来。”

张周捷将数字的方法论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创造出外形和思想都极为独特的作品,代表作Triangulation系列数字设计座椅就这么应运而生了,这也是他的硕士毕业设计。在他看来,计算机中的点、线、面,就和现实中的材料一样,可以通过设计来创造很多物品。这种数字虚拟材料经过点的位移形成特有的形态,这一切都是按照它本身内在逻辑“生长”的。而去年空降“设计上海”的Endless Form?100件数字设计座椅,正是Triangulation系列的2.0版。现场的视觉震撼及随后的连锁反应,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这是他近十年的数字设计探索成果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从此打开了中国数字设计家具的新时代。Endless Form?的诞生,即是以“将计算机的创造力介入人的真实生活,通过计算机与人的彼此协作,实践更具有未来趋势的创造力美学”为初衷的产物。持续这一理念,2019年,两款全新的MC系列座椅,一款线面结构清晰的吧椅,一张MC系列长桌,皆是在保持一贯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对结构造型的更深入探索。

Qa 生活周刊×张周捷

Q:科技与人文在你的作品里完美融合,你是如何看待这两者关系的?

A:在我看来,两者是一体化的,无法割裂。把属于未来的科学技术,用一种艺术的方式传播给大众,这是作为设计师的重要价值。

Q:你的数字工作室已经涉及互动装置、家具等多个领域,其中,Endless Form?的亮相可谓是一鸣惊人,与传统设计的家具相比,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A:世界一直在变,设计怎么可能不变?计算机不单单是一种工具,也是另一种自然,通过把计算机技术融入设计之中,可以给大家呈现出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设计创作世界。数字设计可以实现真正的定制——之前,我做过两把装有传感器的椅子,人坐在上面之后,坐姿的各种数据就会被读取,计算机就会根据这些数据生成最贴合你身体曲线的椅子的生产结构图纸,你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材料,然后就可以开始生产了。想想,一个上班族一天会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坐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有这样一把定制的椅子,是不是可以大大提高舒适度和幸福感?

Q:你说过,要充分放手让计算机自己去设计,那么在你看来,这是不是意味着设计领域的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到来?

A:这要看你是如何定义的,如果是类似设计无人驾驶之类的,那是已经有了,但是就通用型、专业型来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周捷

张周捷

数字艺术家、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

自2010年创立张周捷数字实验室以来,一直是数字创作领域的先锋实践者, 2018年创立数字家具品牌Endless Form?,为人们创造新的数字化生活图景。

“数字设计是一条很有潜力的轨道,需要耐得住寂寞。好在,我还年轻,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三十年,相信总有一天会到达的。

在未来,设计师可能就是一台电脑,它读取你的需求数据,为你呈现无数产品方案,你只要从中选出最理想的结果,某处的工厂就能很快地完成制造。这是数字设计实现工业化大生产后的一种理想状态。现在虽然已经有部分人对这些很感兴趣,比如用数字设计的桌子、椅子、茶几等等,但是量还是非常小的,完全靠手工制作,它们更像是艺术品而不是产品,没有被广泛运用。所以,从测试到行业,从概念到产业,都是需要沉淀的。”


文/杨力佳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