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研究无人艇,也能玩转吉他,90后“斜杠青年”的逐梦旅程
2019-05-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陈婷 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视频

研究得了无人艇,玩转得了吉他,当得了“十佳歌手”,也做得了金牌主持。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肖宇龙就是这样的一名“90后”“斜杠青年”,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中的“文艺青年”。

他有着漂亮的履历: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成员,曾以第一、第二作者在IEEE ICRAE等EI收录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发明型专利5项,第二作者发表发明型专利1项。研究生期间,他曾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做一名有爱国、爱校情怀的精海人”是肖宇龙始终怀揣的信念。在2018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他也榜上有名。

两度考研逐梦,加入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

曾经一段时间内,肖宇龙一直面临着现实和爱好的冲突。高三时的肖宇龙曾经想走音乐道路,但由于父母更加希望他能学一门技术,他放弃了艺考,参加了高考。由于高考的成绩并不理想,他被补录进了福建一所二本院校,学习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进入大学后,肖宇龙没有放弃自己在音乐上的爱好,开始在业余时间尝试写歌。由于声音有磁性、外形挺拔、语言能力突出,他还多次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上作为主持人登台。

大四毕业那年,抉择又一次摆在了眼前。肖宇龙有继续深造的想法,但在选择专业上犯了难。“我本科专业没有研究生方向,我走技术道路的话需要考相关专业。”如果遵循个人爱好做职业主持人,他就要选择考传媒类的研究生。经过反复纠结后,肖宇龙还是选择了技术道路,并将目标瞄准了上海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

为此,他辞去了所有兼职主持工作专心备考。为了实现梦想,他连考两年。研究生入学后,肖宇龙有幸加入到由罗均、谢少荣教授领衔的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开始进行水面无人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也就此开启了他三年逐梦精海的追梦旅程。

据肖宇龙介绍,上海大学无人艇项目起于2009年,至今,团队已经研发成功了九代无人艇。“上海大学研发的无人艇填补了我国东海南海多处岛礁周边海图信息的空白,还帮助了雪龙号在南极罗斯海域找到了抛锚地!”话语间,肖宇龙满是自豪。

曾和团队驰援东海“桑吉轮”特大碰撞燃爆事故后续处置

加入无人艇团队之后,周末的概念在肖宇龙眼里渐渐模糊。“我一直泡在实验室里,每天平均工作8到10个小时,如果遇上项目就更忙。”肖宇龙却不以为累,“我很高兴能学到很多东西。”研一刚刚入学的时候,勤奋的肖宇龙白天上课,晚上也不忘到实验室请教师兄,用闲时练习码代码。

肖宇龙介绍,无人艇项目一直都是真刀真枪。“项目一旦开始,老师带着学生全程跟着项目进度,从一开始做到最后验收,没有懈怠的可能。”项目中,肖宇龙被分配到了底层控制组,主要负责无人艇的底层驱动控制,如果驱动一旦出了问题,无人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都失去了保障。还在学生阶段的肖宇龙就承担起了事实上的责任,肖宇龙直言,这段经历赐予了他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研一刚结束,肖宇龙就跟着无人艇团队前往青岛北船重工基地实习,学习调试环境监测无人艇的水样采集系统。期间,肖宇龙和工人们一起住在老式船员宿舍,睡的是行军被褥,吃的是船厂食堂的大锅饭。

“当时我买了简单的被褥,那里没空调和暖气,7月份去的时候,青岛也挺热的。”虽说条件艰苦,但肖宇龙不惧挑战,努力攻坚问题,“我在出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收集到的数据也很多,所以在回来后我就发了一些论文。”肖宇龙履历上的诸多成绩都与这次长达大半年的异地实习有关。

2018年1月6日,载有13万吨凝析油的巴拿马籍巨型油船“桑吉轮”与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碰撞,“桑吉轮”全船失火数天后沉没,现场形成约58平方公里油污带,污染严重。“桑吉轮”事故发生在长江口以东,最先响应的无人艇研究单位就是上海大学。

在老师的带领下,还是学生的肖宇龙立马投身于驰援东海“桑吉轮”特大碰撞燃爆事故的后续处置工作。“在突发事故来临的时刻,我们没有退却的理由!虽然我们是学生,但我们是最有经验的。”

在不间断的连续工作调试后,肖宇龙第一时间修改了精海无人艇水样采集程序代码,最终,无人艇成功完成沉船点周边海域15个站位的水样采集。“经过了这件事,我们意识到我们做的事情这么有价值。”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肖宇龙仍旧觉得热血沸腾。

虽说在过程中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但兴奋和自豪显然占了上风。“这是我们研发的无人艇第一次实际投入使用,而且是在突发事件中的使用。”成就感让肖宇龙在那段时间忘记了疲惫,全身心地投入。

采访过程中,肖宇龙一直强调无人艇的研发是团队工作,他是团队中的一员,之所以能够做出一定成绩,是因为受到团队精神的感染。“我们的无人艇叫做精海无人艇,这个名字有两重意思,一个是象征着精卫填海般锲而不舍的精神;另一个则是‘精确执行海上任务’八字的缩写。”

“斜杠青年”也有一颗文艺心

左手科研,右手文艺,是肖宇龙的生活写照。在进入上海大学无人艇研究院后,作为团队一员,肖宇龙也不时展现出他作为优秀主持人的功底,他还接待过全国各地的来访团,向来宾介绍无人艇的故事。在校期间,他也主持过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

多才多艺的他还是“1664原创乐队”的吉他手。“1664”是一种法国啤酒的名字,乐队成员们认为酒与音乐都是讲情怀的,存在共通之处,大家就决定用“1664”作为乐队的名字。

在第十四届上海大学研究生十佳歌手大赛决赛的舞台上,“1664原创乐队”以一首原创歌曲《燃烧的梦》引爆全场,他也因此获得“十佳歌手”的称号。2017年,在校庆之际,学校研究生官方微信号推送了乐队自弹自唱的改编歌曲《成都(上海大学版)》,获得大量点赞和转发。

在科研中专注梦想,在闲暇时用音乐陶冶情操,正让肖宇龙在人生旅途中书写下更精彩的青春故事。

  对话肖宇龙:兴趣是创新最初的激发点

记者:科研和文艺,你是如何调和的?

肖宇龙: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我白天在实验室里学习,晚上弹弹吉他,唱唱歌。音乐是感性的东西,能舒缓我紧张的情绪。学习、做科研,也需要休息,放松了之后,可以事半功倍。

记者:研究生阶段对你来说算不算一段人生的“逆袭”?

肖宇龙:意义重大。因为考上研究生,我来到上海这个美丽的城市,上海大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接触到了无人艇项目,把我的人生目标转换到科研和与之相关的东西,让我相信我还是能够继续在这方面往下走,包括后面就业和各个方向都更加明确和清晰。

今年毕业后,我将接受更多创新性的挑战。我希望,在签约的企业里,也能在科技方面探索出更前沿的路。

记者:你觉得是什么激发了你研究生阶段的创新潜力?

肖宇龙:兴趣是创新最初的激发点。我在研究生阶段得出的6个专利都是机构方面的创新,我在出差的时候会在无人艇上接触到一些实用的机构,有些机构我们发现并不尽如意,我就想着怎么修改能更加方便和人性化。同时在出海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加以项目支撑,我便可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为什么我愿意去改它们,是因为我有兴趣。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陈婷 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