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各高校毕设展:是时候秀出4年所学了
2019-05-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毕业的骊歌即将奏响,勤学四年的学子们迎来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最后冲刺期。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校正积极尝试通过毕业设计展来展现教学成果。让学生和校方欣喜的是,许多作品和毕业生直接被市场相中,出现了最被期待的“溢出效应”。对这些学校来说,这个平台无疑就是学生的练兵场、观众的阅兵场,也是教学质量的考场。

上海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作品有望成校园礼品

融入了校园建筑、植物、动物的贺卡,坐在树上的几条“腿”,融入了发光、变形元素的霓虹系列字体……即日起至6月16日,180余件秉承“创新设计、大胆实验”设计理念的作品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展上惊艳亮相,充分展示了来自理工科大学独特的工艺美。其中,部分毕业设计作品还有望制成校园礼品。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忻瑜凡的作品是“上理礼品折页包装设计”,这套设计融入了上理的建筑、植物、动物等,再通过激光雕刻的高科技工艺将上海理工大学独特的校园美景展现出来。“我一共设计了三套纸制品:两套立体贺卡,一套立体纸建筑。包装的设计上采用了简约的风格,提取了上理的小元素,然后把它抽象化。”

音乐堂、法国文化交流中心……为了栩栩如生地展现这些陪伴了同学们四年的老建筑,她用相机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再一笔一笔的画下来。就连上理学子都很熟悉的“校猫”也都跃然纸上,别有一番趣味和特有的记忆符号。

楼嘉怡带来的名为《怡情》篆香系列包装设计,是希望传达在使用香类产品时让人怡然自得,通过对传统篆香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从中提炼设计元素,进行纹样、图案、颜色的采集与设计,将中国传统的香文化加以单色的色彩与排版结合,用现代的方式将传统香品普及给更多受众。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张凯莉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这一组《霓虹体》系列字体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户外广告牌。几个月前,苦于找不到毕业作品方向的她,在陪朋友逛南京路时,突然产生了把霓虹灯融入字体的灵感。她说:“霓虹灯具有老上海的怀旧情结,摩登感也十足,与文字相结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在上理澳大利亚中心对面树上还坐“腿”。这是张晨晨同学用一组动力装置来引发了对人与自然的思考。

校方介绍,本届毕业设计展的主题是“诸设大计”,“诸”取“猪”的谐音,2019年是猪年。设计展汇集了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近200位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囊括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工业设计、公共艺术专业(方向)的作品。其中,有着对艺术新形式的尝试,有着对设计理念的个人理解,有着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反思,更有着对生命激情的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毕业作品的实际应用性强,多套作品为真正实际商业项目,充分考虑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与此同时,作品的制作过程强调实地调研与质量跟踪。其中,部分作品有望进一步开发成真正的校园礼品。

上海建桥学院

将毕业设计展办到美术馆

上海建桥学院2019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近日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这是学校首度集结校内艺术设计学院、珠宝学院、国际设计学院3个艺术相关学院,实现校外联展,并免费面向社会观众,展出180余组(450套)中外毕业生优秀作品。

四只憨态可掬的小牛构成的玉石作品《吾志所向》,这是毕业生陈志洁采用传统玉石材料和2种综合材料,结合3D技术制作而成。“这套作品里的小牛就映射着我自己。我属牛,是个金牛座。我用作品证明了传统玉石也可以散发青春阳光的气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来自这批年轻艺术家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产品设计、品牌设计作品,以各种不同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他们的创意也获得专家认可。

“我被这些年轻人的创作所触动,这些作品充满了活力与创意。”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葛军教授在参观时说道。

展览期间,还有作品被当场“相中”。展出期间,宝龙美术馆有意与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顾乐同学接洽其设计的《国家濒危动物保护》宣传画及宣传册设计作品的“市场化”方案。

这套亮眼的丝网版画的衍生作品,通过对朱鹮、熊猫、丹顶鹤、金丝猴、安哥洛卡象龟等一系列濒危动物的关注,运用丝网版画和摄影等艺术媒介和工艺手段来充分表现濒危动物与白色污染物共处的矛盾关系,结合波普及撞色的艺术风格,达到一种视觉冲击的效果,从而呼吁人类思考环境污染对生态造成的影响。“我希望用鲜明的色彩及特殊的丝网版画工艺,吸引大众的目光,让更多人深入了解这个话题。”

据悉,此次参展的多数作品都申请了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外观新型专利,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让市场检验作品市场价值,实现商业化。

受访者供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让文化在创新的过程中更新

以“传承.未来(Inheritance. Future)”为主题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2019届毕业设计展近日在校内举行。

为响应当前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新理念,使文化在创新的过程中更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毕业生的作品努力在发掘传统文化魅力的基础上赋予文化新的内涵与生命力。

在作品分类上,同学们以最新的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传统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美学形式,在产业的未来化虚拟展示、非遗数字化和交互设计等多个方向上,创造出类型多样,效果惊艳的作品。

例如,本次作品展中的“建筑阅读”系列,选择具有文化积淀的上海武康路作为设计重现的对象,运用数字媒体中的交互设计与动态视频来展现建筑与人、建筑与文化遗存之间的共生叙事。在分组设计中,有的学生选择以动态投影融合交互设计以及拼贴来展示武康路的名人故居之“人”与“居”的故事。

在面向“未来”的设计中,作品涵盖了农业4.0与工业4.0的实用设计。传统数媒设计作品中,也涵盖了2D动画、剪纸动画、APP设计、AR动作捕捉,VR全景摄影等不同的数媒形态。

 记者观察  

学生的练兵场 观众的阅兵场 亦是教学质量的考场

采访中,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并积极搭建毕业设计展的平台。对这些学校来说,这个平台无疑就是学生的练兵场、观众的阅兵场,也是教学质量的考场。

曾经策划了一场传播学专业毕业设计汇展的青年教师张莎莎认为,展览里饱含着为了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反思教学成果,激励教学热情的一份初心。把毕业设计的作品与用人企业更好地对接起来,既帮助优秀作品对接市场,也帮助毕业设计的完善和学生的就业创业,则是她下一步期待看到的。

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朱瑞庭也有类似想法。在他看来,校外联展正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接受市场的检验,反过来也促进未来的教学。

受访者供图

相对而言,上海戏剧学院已经有一个延续8年的实践教学品牌项目“上戏有戏”。 “上戏有戏”艺术季展演活动包含学生毕业公演、实习剧目以及各类师生教育教学中展览、展映等艺术创作作品。相关负责人甚至指出,这不仅是一块教学的实验田,还是学校学生培养的责任田,要让学生有走向社会、走向艺术成熟的平台。

去年,“上戏有戏”展演中推出的程派经典名剧《锁麟囊》,让很多学生有机会和名家同台演出,他们从表演和舞台的实践上提高很大,还得到了央视空中剧院来沪录播,在全国播放后,学生们也出了名。 今年,2019届毕业生钱安妮同学,她的行当是学武旦刀马旦,通过参演程派新剧《墙头马上续情缘》这个毕业大戏,并在艺术季毕业大戏这个平台展演后,得到了诸多好评。

上戏还欣喜地发现,“上戏有戏”这个实践品牌正渐渐推动大学与城市的结合,为文化服务社会、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做出贡献,并为着力打造“平台型大学”迈出了新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