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下落不明,如今重回华东师大!这块纪念碑上写些什么
2019-05-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教育兴国、教育强国,这是百年来有志气的中国人一直延续的梦想与期待。一块纪念石碑,背后有家国情怀,亦见证中国高等教育的沧桑巨变。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校友郭廷芳、张束夫妇向学校捐赠一块额名为《王省三先生暨费佩翠夫人昭德之碑》。这是石碑在时隔89年后重返华东师大。

碑身诉说珍贵校史故事

这块石碑为华东师大前身光华大学在建校五周年之际,即1930年6月3日校庆日竖立的纪念亭和纪念碑,系为表彰外交家王省三夫妇捐赠沪西家族田地为校地而立,以表垂之久远。

据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介绍,此纪念碑高153厘米,宽66厘米,厚11厘米,碑身文字由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钱钟书之父钱基博撰写,童斐(字伯章)书写并篆额。碑刻整体完整,仅少量文字漫漶不清;该碑原竖立在光华大学大西路(今东华大学)校园内的碑亭内。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光华大学遭遇日军毁灭性轰炸,碑亭、碑座以及校园建筑被炸塌,石碑也由此下落不明。

89年后的今天,碑身意外在豫园附近的民宅花圃重现世间。这块碑石,亦是华东师大目前发现的光华大学最早的校史石碑文物。

据悉,《王省三先生暨费佩翠夫人昭德之碑》不仅颂扬了王省三先生捐地办学的爱国义举,而且见证了华东师大前身光华大学创办的历史过程,无疑是可遇不可求的珍贵校史文物。

据汤涛根据档案史料的发掘研究,此石碑背后,隐藏着一个实业家对民族教育的深情;一群有志气的中国人收回教育权、创办中国人自己大学的爱国故事;还有管鲍之交的王省三与张寿镛共同缔造光华大学的感人故事。“可以说,没有王省三,就没有光华大学。正是他捐出自家在上海大西路(今延安西路)65亩墓田作为校基,才有了光华大学后来的传奇。”

“王省三”们群策群力创办光华大学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以高压手段阻挠学生参加爱国行动。6月3日,该校师生570余人愤然离校,并筹谋收回教育权,创设一所中国人自己经办的大学。当日,离校师生成立了善后委员会,商议如何安置离校师生。转学还是办学,仓促之间,一筹莫展。如果转学到他校,没有哪个学校可以接纳这么多的师生。如就此各自散去,师生爱国之举意义何在,万一有人因此遭遇不幸,情何以堪。想要创办新校,又谈何容易。上海寸土寸金,在上海建校就像空中搭楼阁。如果不在上海建校,聘请教师不容易,筹募办学捐款也很艰难。大家商议到半夜仍无良策。

6月4日晨,离校学生、王省三的三儿子王华照,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他说:“昨晚回到家告诉了家父离开圣约翰大学的事,家父说,离开圣约翰大学是正义之举。当下最紧急的是创办新校,安置离校师生。创办新校首要考虑的是学校用地。我家有地在大西路,除了先人墓地,还有百亩,以此为新校用地,应该足够了。家父想要捐出这块地作为新校之基。家母也很支持,说这是很好的事,应尽快去做,以安抚学生彷徨无适的心。家父听后,更加坚定了捐地办学的决心。过几日家父会有正式书函告知此事。”

大家听了不禁眉飞色舞。善后委员会负责人之一的许体钢问:“这事可否在当天善后委员会开会时作口头报告?”王华照说,我正想请你们向委员会报告一下这事,我不便自己去说,家父说不要以此而居功。

善后委员会开会时,大家听了这个消息欢声雷动。6月3日离校,4日就有了新校用地,其愉快之情无以言表。4天后王省三捐地的正式书函送到善后委员会。他书函中写道:“吾国系独立自主的国家,教育之事,本不应仰人鼻息,受人奇辱。昔年洞察外交形势,早唱收回教育权,以增进国民国家观念之说。今情形,更加证明了收回教育权的必要。”“今睹此情形,益证收回敎育权之必要。”“鄙人一介寒儒……愿效古人毁家纾难之意,曾经一度家庭集议,征诸内子费氏佩翠曁小儿德照、恩照、华照三人之同意”,“毅然愿拟以大西路私产先人坟墓余地约百亩,供献于建设大学曁附属中学永远之用”。

除了王省三先生慨捐土地作为校基外,离校学生许体钢的父亲许秋帆捐赠5000元作为光华大学开办费,张悦联的父亲、沪海道道尹张寿镛捐赠3000元,并愿筹集经费、协助办校。后来师生又向社会发行建筑公债,赴南洋募捐,筹集到几十万元作为创校经费。

正是有王省三这样一群有志气的中国人齐心协力,1925年6月光华大学才得以成立,并定6月3日为校庆日。9月光华大学开学,光华大学及中学两部共收圣约翰大学离校学生、外来新生970余人,一切课程编制都按照国内著名大学建设。

从爱国师生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到光华大学成立为时只有1个月,光华大学能以如此的规模和速度创立,当时学界无不惊为奇迹。

 相关链接 

来看碑文写了什么?

《王省三先生暨费佩翠夫人昭德之碑》全文如下:

我光华大学肇造五稘纪念之日,乃树碑于校之北方,额曰“王省三先生昭德之碑”,而委无锡钱基博以文于石:

昔在十四年之六月有三日,我同学五百五十三人,既以不忍于父母之邦,不为卜舫济所容,望门投止,以棲徐家汇之复旦中学。瞻顾四方,蹙蹙靡所骋!

先生有贤子曰恩照、华照,生长纨绮,攘臂同仇,而不诱势利,不为柔脆,固难能已!疾痛惨怛,则以归命于父母。于是先生奋而起曰:“我随节欧洲,横大西洋以抵美,足迹无不之。几见有国人不能自教其子弟,而拱手受成于外国人如我国者!儿曹幸少安无躁!我有先人之墓田,经之营之,足以辟黉舍。为我留一穴归骨,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夫人费佩翠,嫓德均懿,以克赞于夫子之闳雅。而于是劳之来之,匡之翼之,以启佑我光华大学,则是先生之有大造于我也!《传》不云乎:“何德不报!”而况先生,宏此远谟!用铭贞石,允昭大德。为德不卒,昔贤所戒!树德务滋,先生有焉!

先生,上海王氏,名丰镐。弱冠之岁,尝为吾邑故太常寺卿薛庸庵丈所赏拔,随轺四国,象鞮是寄,用以起家。历官有绩,为世所称,不具著也。

时在民国十九年六月三日,宜兴童斐书并篆额。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