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油”解“腻” 一店即是一景
2019-05-31 导入稿件

武康路376号。

昨日,本报报道了徐家汇街道推出全市首个街道户外招牌设计导则一事。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徐汇区有不少街镇也打响了“店招保卫战”,在社区规划师的助力下,化“油腻”为“小清新”。在调查过程中,一些充满文艺气息的店招店牌令人眼前一亮。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除署名外)

天平社区的好德便利店改造后吸引市民来此作画。 受访者供图

天平社区岳阳路

融入风貌保护区 去“狂野”添“典雅”

在设计时,他们将墙面全部刷成淡淡的黄色,将LOGO缩小,设计成镂空的效果。还在转角处加设了雨棚,方便躲雨的游客到店里转转。

即要呈现风貌区的特色,也要兼顾个性。比如好德店招是蓝白特色的,另外一家店招是红色的,这些标识经过设计能和谐相处。

位于天平永嘉路岳阳路口的好德便利店,在没改造前,走的是“狂野风”,整个墙面都是好德的标志。“这么说吧,他们家店面的面积只有15平米,但店招占据了约150平米,听起来有点夸张。”天平街道社区规划师王林透露说,她的团队在操刀店招“美容手术”时,这家好德地处风貌保护区内,原本大型的店招和风貌区格格不入。也因此,在设计时,他们将墙面全部刷成淡淡的黄色,将LOGO缩小,设计成镂空的效果。还在转角处加设了雨棚,方便躲雨的游客到店里转转。

“其实一开始,商家觉得不能接受,觉得会影响他们的生意。我们和他们反复沟通,对他们说店招改造的初衷不是为了减少注意力,广告牌做得越好越大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店招设计精致了之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入内,他们的生意不减反增。”王林透露说。

安福路300号。

在淮海中路天平路交界的地方,还有一个好德,拥有150多平米的门店。因为有了好的案例,第二次改造得到了商家的全力配合和支持。

在王林看来,风貌保护区的店招设计绝不能太突出。店招、外墙面的设计和所在店的个性是相关的。“有的店招做得非常庞大,甚至把建筑的外立面全都遮挡住了。这样其实并不美,效果与商家想要的结果背道而驰。不过,虽说要呈现风貌区的特色,也要兼顾个性。因为每家店有自己的标识特色,不是统一的。比如好德店招是蓝白特色的,另外一家店招是红色的,这些标识经过设计能和谐相处。在设计时候,我们要尊重商家自己的特色,尊重环境。”

天平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周怡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天平街道将包括建国路、永嘉路、高安路、复兴中路(部分路段)、淮海中路(部分路段)、襄阳南路、乌鲁木齐南路等在内的店招店牌进行了大整治。比如永康路上有一段原本是酒吧一条街,整治后出现了不少网红咖啡店、饮品店、蛋糕店等,店招设计典雅清新,获得了市民的点赞。

斜土社区的全家便利店透露着浓浓的海派气息。 受访者供图

斜土社区小木桥路

结合石库门海派文化 化“油腻”为“小清新”

已经改造完毕的几块店招使用红砖为主色调,红砖和乳白色相间。色彩上采用暖色系,沿用了上海石库门的红色基调。

上海有一条名为小木桥路的马路,拥有“小清新”的名字却沾染了一身“油腻味”,引来居民吐槽不断,就连店招的设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近来,斜土街道对小木桥路的店招店牌进行了整治。据了解,目前整治已经进行了一半,预计今年8月前将全部改造完毕。

来到小木桥路上,可以看到已经改造完毕的几块店招使用红砖为主色调,红砖和乳白色相间。据斜土街道社区管理办副主任刘建飞介绍,这条马路附近有个小区叫江南新村,原本是江南造船厂为职工而建,小区里沉淀着着浓浓的船文化。“于是,在和社区规划师商量后,我们打算将店招设计和船文化、海派文化结合起来。”

刘建飞用“上裸妆”来形容这次更新,即以海派经典建筑风格为基调,对沿街商铺的店招店牌、外立面形态等进行统一设计,更换陈旧店招店牌、重新铺设道板。“小木桥路这次店牌店招的整治保持和墙面风格一致,打破原先店牌店招傻大框架的形式,且与整体建筑风格不融合、不统一的格局。此次店牌店招设计采用轻窄的方式,规范店牌店招位置,与原有建筑立面相呼应。色彩上采用暖色系,我们既沿用了上海石库门的红色基调,又能将小木桥路打造成优雅怡人的上海风格居住区。此外,为了保证安全性,所有的店招贴墙设置,这样做也能减少楼上居民的矛盾。当然,目前我们还是初步设计阶段,随后我们将通过字体、logo的安放布置予以细化,既保持街区的整体风格,又有个性化的变化。”

武康路378号

[专家解读]

城市“微更新” 带来“小确幸”

昨天,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了2019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钱泽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随着上海城市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小规模的社区更新凭借精细化、多元化、渐进式的特点逐渐进入城市设计者的视野。

她以徐汇区岳阳路“微更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针对街角好德超市的改造项目举例说,在此过程中,设计团队与街道、商家进行多次沟通,通过十多次面对面的交流,逐步达成对店面招牌、墙体、门窗、雨棚等设计方案的共识。保证“微更新”项目有效推进。

武康路202号

钱泽红指出,城市更新是不断完善的,城市设计并不是一次性到位的,而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微更新”项目不仅是一个方案,也是一个协调平台,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设计师和居民的共同参与。

钱泽红表示,在“微更新”的思路下,更重视对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的保护。“微更新”归根结底是要守住城市发展的底线,通过精细化设计与人性化沟通,注重挖掘历史街巷、建筑物背后的建造智慧和工艺价值,帮助城市留住文脉与乡愁。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