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高希希:别狭隘定义主旋律作品
2019-06-12 文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实习生 张玲金枝 万弈/文 吴恺/图

《历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儿一样》《新上海滩》《三国》《笑傲苍穹》《甜蜜蜜》……提起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电视剧,很多观众都会反应出一个名字:高希希。这位风格非常多元,质量却一直保持在高水准的知名导演,这次也担任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12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赞白玉兰奖的专业度和公正性,“这是我特别尊敬的地方”。此外,对于行业内的动向,他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被问及主旋律作品时,他表示,希望业内和观众都不要狭隘地定义主旋律,“主旋律可以有很多类型”。

》》谈白玉兰奖

尊重评委程序严谨

记者:作为评委会主席,您觉得好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高希希:我以往一直说,我认为有三者,缺一不可——主题思想深刻、人物命运动人、故事结构严谨。

记者:您自己三次入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提名,对于这个奖项,您怎么看待?

高希希:我一直很喜欢白玉兰奖,是因为它给我们评审的作品,都已经经历了初评。组委会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只是评委的一部分,有几百名评委,在提名前一年内,已经做了认真的筛选和投票,他们综合了业内、观众甚至网友等各方的打分数据,将这些数据融合起来后,由德勤事务所进行统计,最终给出提名名单。这些提名的标准,一目了然,所以公开公正。

我们这次评选,只是秉持25届白玉兰以来一贯的标准。我当过一届评委,对公平公正的体现(有感触),这个奖项首先是允许评委畅所欲言,所以很值得尊敬。

记者:白玉兰奖一直认为对业内有引领作用,那这次入围类型会给业内带来哪些题材方面的信号?

高希希:我不是领导,也不是大红大紫的网络引领者,我们只把白玉兰一贯的评选标准坚持了下来,并且最终少数服从多数。

记者:白玉兰奖这次还设立了最佳原创奖,这跟市场环境有关系吗?

高希希:设立这个奖项跟市场环境没关系,跟行业发展有关系,国家鼓励原创,现在很多作品是改编的,公平性就会出现问题,根据某某小说和故事进行的改编,和原创是不一样的。业内也希望有独立的创作奖励,总局也认为可以设立原创作品奖,白玉兰奖也做了这个工作。当然,它在鼓励原创的时候,并没有否认改编。

》》谈主旋律

喊口号的模式化的不叫主旋律

记者:现在入围作品,主旋律的比较多,您觉得主旋律作品该如何兼顾市场和导向?

高希希:从我自己来说,我一直在想办法融合,因为我最怕主旋律被归类或者跟什么划上等号。事实上,只要积极向上、讴歌时代的作品都应该叫主旋律。但现在,我觉得这个词有点被滥用了。正如我刚才说的,如果一个电视剧有一个积极昂扬向上的主题,有很好表现故事的细节,有鲜明性格和命运发展的人物,都有可能成为主旋律作品,主旋律应该有很多类型——《都挺好》是不是主旋律?也应该叫主旋律。它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是主旋律的一个部分。

记者:对于主旋律作品,是不是观众有一些误读?

高希希:喊口号的、模式化的,不是真正的主旋律。真正的主旋律作品,除了主题,还要好看。不把温度拍出来,观众是不会看的。我自己拍电视剧,涉猎题材和范围都很广泛,是因为我觉得市场上哪种类型的剧,都有存在的需要。但导演拍摄时,要跟观众多沟通,要讲人的故事、时代的故事,要用心去面对,拍出故事的内核。

我自己是在拍戏中途请假出来做评委的,我正在重庆拍摄《权与力》,它也是反映现在的普通老百姓生活——主旋律和普通生活,我期待能够有机融合。

》》谈业内乱象

导演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

记者:现在电视剧的制作体量很大,但很多人经常会觉得剧荒,只能去一遍一遍看经典作品,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高希希:要克服浮躁,快餐影视过多了,要扎实面对创作。观众不过瘾,是因为没有新作超越自身。当然,现在观众水平也提高了,对我们的要求也提高了,再把自己都没考虑成熟的作品,呈现给观众,肯定会是不满意的。

记者:不少编剧觉得现在创作受限制很大,比较被动,所以有一些人已经退出不做了?

高希希:有编剧被动,但也有编剧强势的。此前有一位八九十岁的编剧,跟我说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否则就不可以拍。我觉得这是创作应该商讨的话题,业内应该有编剧和导演讨论的机制。现在很多作品,太过匆忙上阵,把这些讨论的环节都取消了。我此前看过纪录片,在一些电视剧发达的国家,每一集主创们都一起读剧本。这个环节对导演对编剧对演员都是很好的提升。以前有,现在很少。我只能从我自己开始,要求我的剧组一定要做到有编剧和导演的讨论机制。编剧的这个问题,也不可能完全就一步到位,但有了这种融洽的机制,才会迎来未来和春天。

记者:此次白玉兰奖入围了一些职场剧,但中国不少职场剧被批评比较多,比如刚毕业就住豪宅等等。

高希希:这种现象首先应该谴责导演,对要表现的生活那么陌生,怎么可能拍好?这类问题,演员是背锅的,但真正责任首要的是导演。我一直要求强调细节,因为观众质疑细节的话,就会毁掉一部作品。现实题材为什么难拍?因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观众熟悉啊。

记者:现在很多有粉丝基础的年轻演员加入电视剧,但演技呈现受到批评,您有何建议?

高希希:我还是归到那句话,怪导演,这是责任心的问题。导演要妥协,就要承受其它带来的问题。演员表现不好,你就要去弄好。不能说老板让我用的,那你就别当导演。你自己的作品当然要自己负责。对青年演员来说,你要把自身准备好,也要对自己负责。这是双向的责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实习生 张玲金枝 万弈/文 吴恺/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