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更多“第一目击人”!让孩子也懂得急救黄金4分钟
2019-07-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全球约1/4的生命在不该终结时失去,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能挽回其中半数。在近期举办的首个中国心肺复苏周上,专家建议,增加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的学校投放量,在大中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培训更多“第一目击人”,让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专家同时发出倡议,健康教育要从小开始。

大部分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之外

据悉,中国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亡人数近400万人,相当于每天有约1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之外。在国外发达国家,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在7-10%左右,而中国仅为1-2%。”

据悉,心源性猝死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CPR等急救技能的掌握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以下简称AED)的推广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权益。

尽早的急救,对包括心脏骤停、溺水、触电等在内的猝死患者的生存几率提升意义重大,比如心脏骤停的救治依赖于及早的心肺复苏与除颤。有医学数据显示,除颤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下降7-10%,救治的关键在于现场第一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与除颤的急救。因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专家建议:急救培训要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全球约有1/4的生命在不该终结时失去,及时有效的CPR将挽回1/2的生命。目前CPR普及度远远不够。未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将联合各方力量,用2-3年“急行军”速度加大普及和培训。

记者了解到,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打造海陆空“三位一体”院前急救体系。近些年,我国针对CPR技术普及已做出诸多努力:政府发表政策支持鼓励院前急救开展、学术组织建立CPR.D团体标准、公共场所增加投放量、宣教活动层出不穷,但CPR技术普及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人不敢用、不会用。

专家表示,突发身体不适的几分钟内抢救最为有效和必要,以心脏骤停为例,心脏骤停发生后的4分钟为抢救的最佳时机,也被称为黄金4分钟,在这4分钟内如果实施心肺复苏,病人的生命是很有可能被挽回的,然而大多数120急救车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如果在事发现场的目击者能够实施抢救,悲剧将很有可能被避免。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创新提出“一拖七”模式,倡议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通过对儿童教导、传授CPR等院前急救技能,带动家庭中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阿姨学习CPR等急救技术,形成良好的社会科普学习氛围,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拐点早日到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