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竹林探幽 用音乐消暑 这个夏天见证MISA十年成长
2019-07-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对上海的乐迷来说,因为夏季音乐节的诞生,这10年来,用音乐度过夏天已渐渐成为习惯。今晚,随着梵志登执棒纽约爱乐乐团演绎了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期两周的第十届上海夏季音乐节(以下简称MISA)也正式拉开帷幕。有意思的是,前两年,MISA用蝈蝈的“虫鸣声”唤起了市民的回忆,今年的主题则换成了“竹林”,这是继“夏音”装置系列后的又一“MISA”艺术创新之作。

十年高光时刻入竹林

近年来,每年的夏季音乐节之前,都会有一些极具设计感的艺术装置,吸引市民的脚步。今年的“竹林”,被安置在上交大堂内,竹影婆娑,让人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时候夏夜和外婆摇着蒲扇纳凉的感觉。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竹林”,十年间,MISA的各个高光时刻,都以高科技的投影方式,投射在一根根粗壮的竹子上,西东合集管弦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曹秀美、廖昌永、艾伦·吉尔伯特、夏尔·迪图瓦、3D《春之祭》……

上海夏季音乐节艺术总监,同时也是音乐节的发起人余隆颇有感触,“正如夏季音乐节的英文名字Music In The Summer Air,十年前夏季音乐节的出现,让上海的夏天有了音乐的活力。十年间,众多海内外音乐家、音乐表演团体相继在此登台,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观众奉献了无数个精彩的夜晚。我们从第一届的停车场起步,到今天的上交音乐厅,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下来。感谢观众与我们一起走过10年,也要感谢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团队。上海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年轻的MISA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绚烂的一抹亮色。期待下一个十年。”

开幕演出让观众动容

当然,装置只是个“前菜”,当晚的开幕演出,也是人气极高。除了上海乐迷熟悉的纽爱和梵志登,担纲钢琴独奏的是2015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得主赵成珍,这位炙手可热的钢琴新秀凭借“与生俱来的优雅,恰到好处的激情,毫无做作的诠释”为第十届MISA按下了开始键。

双方的这次合作让观众动容。赵成珍在接受采访时说:“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这个是我最喜欢的协奏曲之一,莫扎特一共写了27首钢琴协奏曲,其中有两首是小调写成的,这是其中之一,那这首曲子在我看起来有一点像歌剧,而且有一种阴暗的色彩,同时这个作品有很强的抒情性。”

莫扎特的这部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785年,是为维也纳市立集会而作。虽然全曲三个乐章的华彩段落都遗失了,但后世许多作曲家都纷纷为其填补空白,贝多芬非常赞赏这首曲子,不仅公开演奏过这首协奏曲,并为之写过华彩乐章。此次赵成珍选择演奏的是贝多芬创作的版本。

“这是我第一次和梵志登合作,在排练的过程中,我觉得非常美妙,因为梵志登非常强调细节,而且他的音乐性也总是非常新鲜,而且很带感。”他说。

观众将面临幸福的烦恼

今年的MISA将从7月2日至15日的两周时间内,上演23场演出,多场馆室内外兼有的演出形式,让众口不再“难调”。其中在上交音乐厅主厅将有12场演出,演艺厅和城市草坪则将分别上演4场和7场颇有创新的节目。而眼尖的观众也发现,节目单上的演出安排非常密集,甚至会出现三个不同场馆同时有演出的情况,如7月9日,上交主厅、演艺厅和城市草坪将同时上演科林·柯里打击乐团、埃本四重奏、西班牙吉他大师巴勃罗·赛恩斯·比列加斯等三场演出,让乐迷面临难以抉择的“幸福”苦恼。

从已经连续五年参加音乐节的纽约爱乐到逍遥音乐节上的主角BBC交响乐团,从乌特·兰帕的《七宗罪》到迈克尔·沃尼的爵士钢琴,从《培尔·金特》中一人分饰22角的王耀庆到拿起话筒却不唱歌的《士兵的故事》中的旁白莫华伦,从上海学生交响乐团到小作曲家工作坊作品音乐会,两周有名团大家演出经典之作,也有大篇幅的兼具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节目,无不显示出MISA消除音乐界限,保持跨界创新“为古典加料”的理念,同时国际化的阵容和运作模式,探索人与音乐,尤其是青少年与音乐的多种关系,在塑成MISA艺术身份的同时,让有不同音乐喜好的人们放下戒备,消除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误解,使音乐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