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极到AI,大教授给孩子们的夏令营送“干货”来了
2019-07-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区校共建”,并不是一篇停留在纸面上的文章。这个暑假才开始,越来越多的“区校共建”正吹来徐徐清风,带来不一样的暑假味。其中,在交大的暑期成长营里,垃圾分类进课堂,大牌教授为“小苗苗”定制多套科普人文大餐。而在临港,大学城里的5所大学全部拿出资源,构建起“临港大学堂”,办出最具各校特色的科创小英才夏令营。

南极的见闻当面说给小朋友听

3日下午,上海交大暑期成长营正式开营,248位交大教职工子女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环保课”。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新站队唯一的女科学家、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波给孩子们生动讲述了在南极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孩子们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南极,脸上写满了好奇和认真。

今年是上海交大第二年开办暑期成长营。孩子们依据年龄、报名时间段被分成七个营,校工会组织专业力量,根据孩子成长需求设计了国学国韵、趣读识写、戏剧手工等课程。

成长营里,还依托交大优势和科普人文资源,安排了全国青教赛获奖名师、教学科研一线教授设计处一系列具有“交大范儿”的科普人文“菜单”。如,配合上海垃圾分类管理设计的环保课程《南极知多少》和科普课程《你好,细菌》;结合交大学科,由交大学生创新中心团队带来《航模技术与实践》和《慧鱼模型搭建》;针对儿童眼睛和口腔常见病,邀请交大附属医院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等。

区校共建,报名人数比去年增70%

上海交大表示,暑期成长营自去年开办首届以来,初步形成了区校共建、部门协同,引入专业力量、打造专属课程等模式,深受广大教职工欢迎。

今年暑期成长营报名通知一发出,原定4个班150个名额瞬间全部报满。上海交大根据现实需求扩大班额,最终营员人数比去年增加近70%。

上海交大工会数月前启动今年项目时,得到了闵行区教育局、江川路街道、闵行福山实验学校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协同支持。

上海交大工会主席于朝阳介绍,开设暑托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教职工夏季学期看护孩子难的问题。经过两年暑托班的工作积累,交大结合自身优势,已逐步探索面向基础教育的学科交叉创新型课程内涵建设,并建立了长效化工作机制,将交大优质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科普人文名师名课资源向“交大-江川”学区辐射,并向其他区域进一步分享。

而在开班前夕,上海交大工会联合学校保卫处、校医院,从“安全无小事”的高度,对教室、周边环境、食品卫生等进行检查。开班期间,协调相关人员每日做好安全保障,并制定应急预案;协调做好急救绿色通道的相关预案,指导做好学生晨检工作;协调家委会成员参与暑托班建设的主动性,各营建立微信工作群和家长群,及时沟通信息和安全情况等。

“临港大学堂”,依托临港5校大学办科创小英才夏令营

在临港新城,“临港大学堂”的辐射效应也越发显见。

随着去年9月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校区的正式启用,“两海两电一桥”临港高校新格局正式形成。同时,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电力学院5所高校共同发起组建了临港区域高校联盟这一民间自治机构,旨在更好地服务于临港“两区”“两城”的城市功能定位,推动联盟高校优质资源共享。

本周,由浦东新区教育局、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南汇新城镇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建桥学院承办的2019“临港·南汇新城杯”浦东新区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在临港建桥学院体育馆举行,“临港大学堂”科创小英才夏令营也宣告同期正式启动。

这次的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是“临港大学堂”四大类13项行动之一,也是“临港大学堂”启动一年来首次探索举办。科创小英才夏令营为喜欢科技的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乐于创造及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素养。

大赛分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三个组别,共有垃圾回收、流浪地球、夺旗大战三个项目,参赛选手涵盖小学至初中阶段。

据南汇新城镇社区建设和服务办主任朱蓉介绍,“临港大学堂”是南汇新城教育发展联盟2.0版本的升级探索,是政府发挥策划引导作用、依托高校、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合力打造的面向临港青少年学生的开放性、共享性平台,通过搭建更丰富的阵地和平台,旨在让临港的孩子最便捷地接触科创资源,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基因”和“特长”,探索“AI+教育”,为临港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的建设培养后备军和预备队。

记者了解到,随着上海电力大学的入驻,今年的“临港大学堂”科创小英才夏令营项目内容愈加丰富,项目包括上海海事大学人工智能科普体验夏令营和创意艺术夏令营、海洋大学海洋科普夏令营、上海电力大学创客未来夏令营、上海电机学院工业科技之旅夏令营、上海建桥学院暑期STEAM科技创新夏令营等6个夏令营。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责。临港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融入临港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之间的互通互享,将来要进一步联合临港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一同服务地区教育。”上海建桥学院副校长俞晓光表示。

据悉,近来年,南汇新城镇以教育联盟为组织形式,统筹区域产业、教育、科研资源,策划实施“四大类十三项行动”,着力打造“临港大学堂”这一开放性的创新教育平台。目前,通识普及类实践类行动已经包括科创小英才夏令营、科创教育基地、人工智能智慧课堂、“相约星期五”智能制造实践课堂和航海模型课外活动;创新竞赛类赛事行动包括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临港青少年机器人擂台赛、临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创教育类论坛行动包括相约诺贝尔奖科学家、院士、专家面对面和科创教育论坛,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注入新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