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豫”新生 传承海派文化 点亮新时尚
2019-07-09 专题

明媚跳跃的黄蓝双色梨膏糖包装、“小辰光”辫子车手办、“蛤蜊油”制成的首饰……许多熟悉的上海百年老品牌,在学生天马行空的脑袋里被玩出了新花样。近日,由黄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豫园街道办事处、豫园文化创意制造所以及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联手合作的“豫·新生”毕业设计展拉开序幕。

本次展览是今年黄浦区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区建设,进一步推动“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的一项具体行动,也是将社区、商区和校区的发展需求和创新资源充分整合的结果。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高校师生 激活传统品牌的新生力量

上海美术学院作为海派艺术的大本营,孕育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年轻设计师。他们在海派创新精神的熏陶下,逐渐成为一股新晋崛起的设计力量。本次展览共展出29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这些被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毕业设计作品,带着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精神和文化的理解。除体现个人想法的毕设作品外,部分学生以上海百年品牌为研究课题,对品牌焕新设计。耳熟能详的上海老品牌们,成为了学生创作的源泉、创意的载体。这也是上海美术学院第一次让毕业设计展走出校园,来到上海老城厢豫园。

既是毕业设计,自然耗费了学生们无数的心血。负责此次项目的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设计系主任赵阳介绍道,学生们长达三年半的知识和技能,都在其中得到体现。无数次的推翻重来,学生们从最初的懊恼、不解,一步步成长,最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作品。

学生设计作品。 受访者供图

设计是一门社会学,设计专业的同学和设计师们要具备更多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因此,当得知能够和豫园进行这样的深度合作、为老品牌焕新贡献力量时,学生们都非常欣喜和激动。”正如学生们的期望,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内核和市场的需求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践出真知,学生们在多次前往豫园的实地探访及对于商业问题的沟通中,深刻了解到传统文化、时尚风潮和商业元素的结合方式。这次展览也成为了一个展示舞台,让新生力量有机会和更多人见面,把大家熟悉的品牌用创新的演绎手法呈现出来。

多方共建 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大有可为

展览现场,每件作品前都围聚了不少观众,津津有味地欣赏和讨论着。“梨膏糖为什么推出了那么小的包装?”原来,这是根据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游览行为所做出的创新。游客们可以先在游览豫园时购买小包品尝,离开时如有购买礼物需求,则可以积小成盒、积盒成袋,相赠于人。“这些有着精巧纹样的木盒子里,装的居然是筷子呀!”这套以上海筷子作为灵感的包装,融入了南北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五个朝代的服饰色彩、纹样特征,是“衣”“食”的结合,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从这些豫园里老字号品牌的文创产品设计上不难看出,豫园文化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豫园商城拥有53%的老字号品牌,本身就是先天的商业中心,品牌更新需求旺盛。如今它正从传统商业向多维度、多层面转型升级,经历着进化、蝶变,焕然一新地迎接各方来客。

以展会的举办点文昌街为例,它实现了以文化为主题的整体规划升级,同时引入了更多能代表上海品质,承载海派文化基因的优质商户。曾经沿街的小商户渐渐被各种极具文化特色的创意小店所代替, 在这里能找到充满海派韵味的设计师礼品,体验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感受豫园古老的银杏树下中国传统手工艺之美,还有各类陶器、瓷器、扇子、苏绣、丝绸的文创小店,每一间都值得游客进去走一走。位于豫园文昌路三楼的“文昌The Space”,是一个全新开放的展演空间,本次展览也是豫园首次对外开放该区域。

学生设计作品。 受访者供图

黄浦区豫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一佳表示,考虑到激发整个地区的创新活力,作为政府部门,街道要发挥好平台作用,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校企合作的开展,有效地把年轻人的视野和创意带入老字号,使得‘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品牌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推进。这次活动是一种良好的尝试和开端,未来我们会探索长期合作的模式。”

“豫园是商旅文化的一张名片,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窗口。”它具有浓厚的古韵和海派的文化,并向全世界辐射。这次展览,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过去与现在的对话。这激发了更多灵感与想法,带领人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体验上海。“我们期待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投入到老字号创新之中。”

据了解,“豫·新生”毕业设计展为期2个月,8月30日闭展,免费对公众开放。展览期间将展开评选活动,并由设计学生进行网络直播,最终将决出1—2件优质作品进行投产。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