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帅!帅!不用“看天吃饭”的中国制造无人船
2019-07-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郭颖/文、图

昨今两天,风雨交加中的上海临港,2019年“临港杯”中国无人船公开赛在滴水湖打响。

大家都悄悄捏了把汗:无人船不怕雨,但怕风浪。去年尽管艳阳高照,但却因为风浪太大,导致最后船只不敢下水。今年风浪同样不小,无人船又要经受考验!

不惧风浪无人船快准稳

上午10点多,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来到比赛现场。跟去年滴水湖一号码头相比,今年移师滴水湖海尚帆友俱乐部,优点是湖岸和水面的落差没有那么大,“大船下水比较容易”,现场有人解释道。

比赛共包含3个项目,分别是路径巡航、目标追踪、精确定位。根据参赛船只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组。

据介绍,以上赛项围绕无人船产业应用场景,对无人船设备时效性、准确性等性能进行比拼。

路径巡航项目参考科考、测绘、环保等实际场景,在规定水域内设有49个计分点位,要求参赛无人船艇在规定时间内穿过所有计分点,时效性最高的获胜。

目标追踪项目主要考核无人船的超视距巡航追踪能力,参考军事、反恐、缉私、巡逻、远洋科考等特殊领域进行命题,现场设有长达3公里的环形航线,要求参赛船艇在规定时间内沿固定路线完成巡航任务。

精确定位项目主要考核智能无人船艇在水面的定位能力、抗风浪能力,参考深海扫描、目标搜索、坐标定位等应用场景进行命题,现场划定一块100平方米方形水域,四周设有参照浮标,参赛船只在区域中心位置利用自身控制系统保持位置不动,完成质量最高的赛队获胜。

一艘无人船下水,远处水面上放置着很多浮标,参赛船要一一通过这些浮标,而且还要比速度。

突然,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扑面而来,风急浪高。“起风了”,原以为比赛会中断,结果没有,体积大的无人船勇敢地下水,直面风浪。

此番上海交大带来的动力系泊船,有6个螺旋桨,不惧风浪,不用下锚,适用于救人、工作母船、ROV半潜器等。

上海海事大学对自己的双体船也信心满满:“我们的船更稳”。

“去年我们只有一条船参赛,今年有4条,大小都有,一大二中一小,已经下去了两条。”上海海事大学领队顾刚老师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今年海事大学带来了最快最稳的无人船,追求的目标是“快准稳”,“明年,我们要争取多艇集群协作作业。”

“智能无人船艇测试基地”在临港建造

无论是无人机、无人车还是无人船,都将是未来科技的大势。

2019“临港杯”中国无人船公开赛(USVC China 2019)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智能无人船艇领域的顶级官方赛事。

本次赛事为期两天,包括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淳一、武汉劳雷、上海天极、上海华测、安徽科微、浙江嘉蓝、上海北斗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支参赛队共22艘智能无人船艇参赛,覆盖了军事、警用、科考、测绘以及环保等多种应用领域,参赛船艇均装配了智能感知和控制系统,可以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实现自主巡航,执行特定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地区从事智能无人船艇研发和生产制造的企业已超过200家,而在2017年仅有不到40家企业从事无人船艇业务。同样在2017年,仅有10余所高等院校从事无人船艇的研发,而到2019年,已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智能无人船艇技术。总体来看,中国无人船产业规模正在以年均150%的速度扩大,未来几年内有望达到地面无人系统以及无人机市场规模水平。

据悉,临港地区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已经正式启动,由临港海洋高新园区牵头负责的“智能无人船艇测试基地”也积极筹划中,选址为“临港滴水湖”水域,为临港从事产业研发和制造的机构提供满足各种海况条件的测试平台。项目计划建设试验水域包括试验功能区A和B,以及试验保障区C。

本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成为我国首个封闭水域内无人船专业测试场。不仅可对无人船等智能船舶的各项性能进行初级和中级的测试,包括航向性能测试、通信性能测试、靠离泊性能测试等,还对无人船性能指标的标准化确立提供依据,为智能航运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为智能航运的海上安全和航运法规的确定提供依据。

另外,可降低无人船等智能船舶在研发测试过程中的成本,提升测试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还可兼顾内河智能船舶和水下机器人的各项测试和比赛,极大满足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测试和赛事需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