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杨浦、卢浦大桥都出自他的手!83岁的他,一生都在与桥打交道
2019-07-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黄浦江上的南浦、杨浦、徐浦、卢浦大桥和跨海的东海大桥,都出自一人之手——今年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总院资深总工程师林元培。他的一生,都在和桥打交道,不停刷新纪录,还带出了一支造桥“国家队”。

▲20年无裂缝,他做工程不允许失败

上世纪80年代初,在黄浦江上造大桥是市政总院前两代总工程师的梦想。作为市政总院第三代总工程师,林元培终于圆了这个梦。“感谢这个时代。”他说。          

1985年,林元培担任市政总院总工程师,“要是明天造黄浦江大桥,我有把握吗?”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三大难点。当时院里承担的中小桥设计很多,他就把三个难点变成研究课题,放在中小桥里试验。

1985年设计的上海新客站恒丰北路斜拉桥,他解决了拉索和软土地基打深桩两个难点。剩下的大跨径难点,在1987年设计的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中进行了检验。这座独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主跨226米,工程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让林元培对在黄浦江上造大桥有了底气。

“创新是有风险的,但又是必须的,只有创新才有进步。”林元培说,他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1991年通车的南浦大桥,是当时全球排名第二的叠合梁斜拉桥,开创了国内主跨超过400米斜拉桥先河。林元培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叠合梁斜拉桥结构裂缝这一重大世界性难题。二十年后,南浦大桥例行大检查,桥面没有一条结构性裂缝。

“做科研与做工程的区别在于,科研允许失败、工程不允许失败。所以,工程师要保证不出问题。“林元培说,这也让他在工程中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更高造诣,以实际行动彰显“大国工匠”的使命担当。

从南浦到东海大桥,一直在刷新纪录 

在林元培的造桥生涯中,解决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海大桥等一大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桥梁工程建设难题,为我国大规模开展的大跨径桥梁建设提供了范例。他主持设计了10余座特大型桥梁,一直在刷新纪录。

“创新是在困难中倒逼出来的。”设计杨浦大桥时,如果把已经成功的南浦大桥设计搬过来,桥墩就要落在江里,就会影响航道安全,所以林元培把主桥跨径设计到602米,这是当时斜拉桥的世界纪录。

创新也是不满足现状。造卢浦大桥,没采用成熟的斜拉桥,林元培的拱桥方案解决了拱桥在软土地基建造、结构计算和施工工艺等难题,设计出“世界第一钢拱桥”。这座大桥获得了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的“杰出结构大奖”。“当时协会主席亲自到上海,把铜奖牌贴在卢浦大桥桥下。”这座五彩霓虹桥如今已成为黄浦江的新景观。  

卢浦大桥之后,林元培再次迎接挑战。他主持设计的上海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总长32.5公里,开创了我国桥梁建设从江河走向海洋的时代,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工程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南浦大桥开始,林元培开启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大跨径特大型桥梁的新时代,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并由此走上了成为桥梁技术强国的快车道。基于在推动中国桥梁工程技术发展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也于1989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未来靠青年,带出一支造桥“国家队”

在设计黄浦江第三座大桥——徐浦大桥的时候,尽管大桥跨度590米,但林元培基本上不动手了。“这个桥跨度590米,我就想,交给年轻人也做得出来。我就看着,如果有问题我再讲话。”林元培说:“我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岗位,未来要靠年轻人。”

徐浦大桥造成了,林元培说,他同时收获了一个能够不依靠他、独立设计的团队。到今天,市政总院共有4800余人,其中仅桥梁国家大师就有3人,教授级桥梁工程师25人,桥梁工程师近500人,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桥梁建设“国家队”。

在林元培带领的桥梁团队中,拥有多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上海领军人才等一大批核心骨干力量,主持设计建造的桥梁工程遍布祖国的江河湖海,多次荣获多项国家奖项。“可以这样说,目前我们的桥梁设计、施工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退休之后,林元培还是会每天到办公室待上半天,继续桥梁理论研究,希望把目前工程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升至理论层面。平时,也会给年轻人做的方案提提意见。

“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的名言,也是林元培一直坚持的初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