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先:见证中国药物研究从仿制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2019-07-3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供图

1996年,上海市政府和科技部等部委决定共建“张江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当时的张江还是大片农田。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率先东迁张江。彼时,所长正是陈凯先。

从跟踪仿制到模仿创新,再到大步走向原始创新,陈凯先院士见证了中国科学家创制新药的奋斗历程。

热爱国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时,陈凯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成为药物化学家嵇汝运先生招收的一名研究生。

在嵇汝运先生的指导下,陈凯先认识到,由理论化学(量子化学)、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交叉催生出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新领域,是新药研制的前沿领域。面对这个国内刚刚起步的科技新领域,陈凯先远赴偏远地区应用大型计算机开展研究,没日没夜地一干就是两三个月,有次甚至累得晕倒。

刚获博士学位,陈凯先就被选派赴法国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3年多以后,陈凯先如期而归,带回工作所需的大量技术资料和计算程序,还自费为上海药物所购买了一台计算机,艰苦奋斗建立起基本的工作条件投入科研。

对此,陈凯先的解释是:“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肩负着一种责任。”

后来,他和同事共同主编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原理、方法和应用》等专著,成为我国该领域最早著作,引导和培育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员进入这个新兴领域。

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药物设计和发展研究中心。药物所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整套化合物成药性早期评价和预测方法与相应软件,准确性较高,达到了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开发出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的药物设计软件包D3Pharma,已在国内数十家院校和科研单位推广应用;成功地把运算速度达数万亿次/秒的国产超级计算机应用于药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大规模化合物数据库的虚拟筛选和药物分子设计,并发现了一批针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的活性化合物和药物先导化合物,其中一些已被确认为候选新药进入了后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带动药物研究进入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新时期。陈凯先认真分析这一新的发展形势,联合兄弟单位及时申请科技部“973”项目,两次担任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承担了基于基因功能的创新药物研究等一批国家、中科院和上海市重大研究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药物创新能力的提高。

东迁张江开启历史发展新篇章

我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1996年担任上海药物所所长后,陈凯先带领班子提出以“出新药”为目标,建设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国家队,为我国药物研究从仿制为主到创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和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新药筛选是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突出的薄弱环节之一,陈凯先和所领导班子组织全所力量积极向科技部申报建立“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努力解决这个当时新药研究的 “卡脖子”问题。目前,该中心已建成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化合物样品库,为国家药物研究的源头创新和持续创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96年,上海市政府和科技部等部委决定共建“张江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当时的张江还是大片农田,上海药物所酝酿东迁张江,在全所引起强烈反响。一些职工心怀忧虑,从交通、研究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疑问。有的兄弟单位老同志还好心劝告陈凯先:“你可不要成为药物所历史上被指责为‘卖所’的人啊。”陈凯先和所领导班子反复研讨,认识到药物所一定要融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置身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沿和核心。他和班子一起耐心细致地和所内老中青同志沟通,统一了大家的思想。1999年9月,所领导班子根据院党组的要求,果断地作出了整所搬迁到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决定。于2003年3月完成整所搬迁,全所面貌一新。

当时,药物所从原址移植了3棵罗汉松到张江。“这3棵树象征着老一辈科学家为百姓做好药的家国情怀以及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传统”,陈凯先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药物所离开‘故土’到新的地方,但这个传统不能断。”  

16年过去了,罗汉松在张江大地茁壮成长。

事实证明,上海药物所东迁张江这一重大举措,开启了该所新世纪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使其走上了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这一决定对加快张江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发展、加强中科院与上海市的紧密合作,都产生了重大促进作用。

东迁张江后的药物所给科研人员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科研空间。药物所不仅产出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我国自主研发的喹诺酮类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等新药,还孕育了一批正在研发中的创新药物,其中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国产原创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 于2018年成功完成了三期临床的试验。

采访结束前,陈凯先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甘露寡糖二酸的新药审评工作进展顺利,有望于不久的将来获批上市,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进展顺利,有望于不久的将来获批上市,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供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