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听众邂逅东方“五行”,上海交响乐团奏响巡演序曲
2019-08-1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当古老东方“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理论出现在西方时,西方观众会是什么感受?

当地时间14日晚(北京时间15日上午),上海交响乐团140周年的世界巡演,正式在美国狼阱国家表演艺术公园拉开帷幕,当陈其钢作品《五行》在余隆指挥棒下,如水银泻地般流淌在山谷间时,很多西方观众都沉醉在其中。

 == “中国的味道我很喜欢” == 

“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寻常,但很有中国的味道,我非常喜欢。”来自华盛顿的肯·弗莱特说。

这是中国交响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演出,上交抵达华盛顿后,中国驻美大使馆甚至特意邀请乐团前往大使馆,并为其举办“上交文化之夜”。有此举,也是看重这支亚洲著名乐团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动作。

“今天的时代,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也不是中国与外国的区别,而是各种文化互相阐述、彼此交融和影响的时代。这个时代更需要有前瞻性的意识,去引领文化的发展。”余隆说,“对多元文化的开放性追求,让如今的上海交响乐团脱颖而出,成为上海这座城市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闪亮文化名片。”

这场演出,除了《五行》,还有西方观众熟悉的两首西方作品: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它们都“诞生”在美国,均为作曲家当时旅居美国期间所创作的代表作。拉赫玛尼诺夫更是在《交响舞曲》的配器中有意添加了一个很“美国”的乐器——萨克斯。

返场时,上交还加演了两首曲目,让现场观众特别亲切,一首是《良宵》,一首是《美丽的亚美利加》。余隆说:“今年是中美两国建交四十周年,今晚我们特意选了一曲送给大家。这首曲子也是当年中国的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在招待宴会上专门为尼克松总统准备的一份礼物。”

西方同样重视上交的来访。狼阱表演艺术基金会把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的这场音乐会列为今年夏季的精选演出,并向年轻观众重点推荐。结伴而来,在草地上铺着野餐垫的卡罗琳和艾莲娜是第一次来狼阱听音乐会,“我们很享受这种感觉。听着远处传来的音乐,看着大屏幕上的直播,在夏天的晚上,太美妙了。”

尽管在座的绝大多数观众是第一次聆听上海交响乐团的现场表演,甚至是第一次欣赏来自亚洲的交响乐团的演奏,但除了“新鲜”,他们更多的是给予对上海交响乐团实力的充分肯定。

 == “上交之音”底色是温暖 == 

这场演出之后,上交为期23天的世界巡演征程也正式拉开帷幕。国内不少乐迷都为之振奋,甚至还有此次巡演的粉丝团跟来——即使在航班推迟了53个小时之后。

而这次巡演之旅,也是检查上交近年来“国际化”成果的一场考试,国际古典乐界的5大音乐节,为什么都青睐这支中国乐团?此番巡演上交将先后去往华盛顿、芝加哥、爱丁堡、琉森、格拉芬内格、阿姆斯特丹、伦敦等五个国家的七个城市,并将首度登陆英国BBC逍遥音乐节、美国拉维尼亚音乐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多个国际一流音乐节,还将继2017年后再度受邀登台琉森音乐节及奥地利格拉芬内格音乐节。

不仅仅是登台这么简单,这些音乐节还对这支乐队非常推崇。琉森音乐节在其已经公布的节目册上,将上海交响乐团与柏林爱乐、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等乐团齐称“Top Orchestra”;英国媒体把上交逍遥音乐节上的首秀,同海丁克与维也纳爱乐,巴伦博伊姆、阿格里奇与西东合集、杨松斯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一线卡司阵容,并列为今年逍遥音乐节的十大精彩看点。

被高度认可,缘于乐团这些年实力的突飞猛进,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西方,媒体和观众习惯对自己喜欢的乐团加“定语”,比如世界最顶级乐团之一的维也纳爱乐,就被认为有“维也纳音色”。上交如今也越来越被国际古典乐界高度认同,并被西方主流媒体称赞“弦乐如丝绒般优美”,前不久上交首张DG专辑《Gateways》被英国《泰晤士报》称赞 “令人顿生沐浴在金碧辉煌的录音音效下之感”——丝绒、金碧辉煌之外,“上交之音”还有温暖的底色。

“别人的赞誉我们不好评价,如果让我自己评价,我觉得上交最大的优势是,跨越文化的能力,我们甚至比西方传统的名团要强。”总监余隆表示,对东西方文化的兼容并蓄,让上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