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说唱、沉香制作,徐汇区今年4个非遗项目将申请“国家级”
2019-08-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上海说唱、乔家栅糕点制作技艺、古书画装裱技艺、沉香香品制作技艺,记者今天从徐汇区文旅局获悉,今年,徐汇区这4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将申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难得一见的沉香展让人沉醉 == 

一缕沉香映鼻尖,轻袖婉转欲沾衣。在位于徐汇区美罗城5楼的艺-space空间,正在举办的“留香待月”——沉香香品制作技艺作品展让人难移脚步。

据介绍,制香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从上古时期周代就已存在。其艺术与医药价值较大,出门在外,宴会庆典,皆有香怡情助兴,成为一种流行文化。2015年,“沉香香品制作技艺”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上海市级非遗名录。

由徐汇区文旅局主办,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沉香香品制作技艺”保护单位雍荷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这次沉香展,就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精美沉香艺术作品。有难得一见的香中极品棋楠雕件,还有严格遵循传统技艺手工制成的沉香线香与沉香香粉。不仅能让更多人走近和了解历史悠久而博大的沉香文化,近距离接触最顶级和最具传统精神的沉香雕刻艺术,更是一道能让老百姓走进非遗文化的别具“韵味”的暑期大餐。

 == 4个市级非遗项目将申请“国家级” == 

记者了解到,就是这门沉香香品制作技艺,今年将会和徐汇区其他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上海说唱、乔家栅糕点制作技艺、古书画装裱技艺一起,申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上海说唱,发端于清末民初“说朝报”、“唱小曲”表演,1956年由相声大师侯宝林建议命名,1964年正式启用“上海说唱”之名,发展成为今天采用上海方言说唱相间表演,融说、唱、学、做、噱为一体,可一人单口、二人对口,三人以上群口表演,并可有小乐队伴奏演出的“说书”形式,是上海地区为数不多的地方性曲种之一,也是上海都市曲艺的重要代表。

上海人喜欢吃偏甜味的食物,蒸煮类糕点制作生产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糕点的典型代表。传统蒸煮类糕点在上海各糕团店都有生产,而以乔家栅食府所产最为盛名,也成为上海人馈赠亲友的礼品和接待客人的美点。2015年,“乔家栅手工糕点制作技艺”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上海市级非遗名录。

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书画装裱艺术,总的分为苏、沪、扬、京四大流派。有着上海装裱风格的沪派即海派装裱介于苏、扬之间,它吸收了两派的优点并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称为历史上的后起之秀。正是由于有了海派装裱艺术,才能使历代传世或出土的珍贵书画恢复青春,得以保存。2015年,“古书画装裱技艺”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上海市级非遗名录。

 == 徐汇区已有70位非遗传承人 == 

徐汇区文旅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徐汇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也是近代海派文化的发源地。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上,无数优秀的非遗项目和名人名家荟萃于此,徐汇的非遗文化正散发着奕奕光彩。 

据介绍,徐汇区各级非遗名录项目总数和传承人数量,均在全市位居前列。截止2019年8月,徐汇区共有非遗名录项目33个,其中包括国家级4项、市级20项、区级9项。非遗传承人70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位、上海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位、徐汇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9位。

多年来,徐汇区积极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在实现非遗传承常态化、社会化、市场化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定期举办各类非遗传习、体验活动,因地制宜,让徐汇特色的非遗项目走进街道、社区、校园、警营等,使非遗文化真正走入民间,融入生活。

此外,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利用暑期以及“非遗在社区”活动,将更多的非遗项目向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普及和推广。许多非遗项目植根于民间,最终的传承也必须依靠民间,希望通过更多类似于此次特展的活动,能让非遗进一步“回归现代生活”,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非遗,走进非遗,喜爱非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