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三四个小时队只为见他们!青年草根作者闪耀上海书展的原因是……
2019-08-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在今年上海书展上,有这样一批青年作者,他们大多出身草根,虽然“半路出家”让他们作品的笔触还有点稚嫩,对于生活的思考也有待提高,但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励志的正能量和坦诚的态度。这一些特点,让他们拥有了比传统作家高得多的人气,赢得了很多青年读者之心。

 关键词一  励志

生于1993年的苑子文有一个双胞胎兄弟苑子豪,他们在几年前一起考进北京大学,轰动一时。进入大学后,除了学习,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写书,之前已经出版了《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穿越人海拥抱你》《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当大人》《世界上另一个我》等,之前在上海书展上也是爆款,这些书大多是成长励志的作品。

这次书展,苑子豪没来,苑子文带了一本新书《向着你的方向生长》,有的读者为了与偶像见一面,排了三四个小时的队。《向着你的方向生长》是苑子文、苑子豪等8位北大清华毕业生以自身真实成长为背景,倾囊分享的8种不同人生经历,关于自我与亲情、友情与爱情,关于中学与大学。

应该说,这批草根青年作者之所以能够赢得那么多芳心,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励志。正如苑子文在书中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两个字。重要的是,他从来没有逃避这段经历,更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希望读者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肆意生长。

相比苑子文,另一位在书展上爆火的作者大冰的经历可能更为传奇。生于1980年的他在当过民谣歌手、主持人后,突然就写起了书,而且一炮打响。比如那本游记《乖,摸摸头》和《阿弥陀佛么么哒》都是爆款。这次大冰又带来了《小孩》。有个因为获得了大冰签名而欣喜若狂的读者告诉记者,她喜欢大冰的作品,大冰的作品很励志,帮她度过了很多至暗时代。

 关键词二  真诚

生于1991年的卢思浩所学专业也和写作八竿子打不到一块。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读研时读的是金融专业,后来还和朋友一起开过贸易公司。写作只是卢思浩的喜好,他从没想过要从写作中获得什么,他说写作只是为取悦自己。这次他带来了新小说《时间的答案》。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作者,卢思浩认为他的作品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真诚。在卢思浩心里,能记录最真实、不虚假的故事,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和快乐。直到后来他发现,很多读者能够从他那些“取悦自己”的文字中获得慰藉,这让卢思浩的写作有了使命感。一直以来,卢思浩始终坚持写作的真诚,这是他为人所认同的重要特质。“被质疑时,我就问自己写的时候是不是认真的,有没有掺杂虚假的东西。如果没有,那我不会理会这些声音,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

应该说,这批草根青年作者的一大特质就是真诚。同为青年作家的大冰说得很坦率,“我其实不懂文学,我只是还原了真实。”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文字契合了这个社会的脉搏——人们都渴望读到那些善意的、温暖的故事,而自己的故事正充满了这些。       

主流文坛应该正视草根作者的崛起

今年书展中除了文学,另一个话题就是茅盾文学奖了。几天前,青年报·青春上海在茅盾文学奖揭晓的第一时间报道过,很多作品在获奖之后“应声脱销”。应该说茅盾文学奖代表了主流文坛的意见。但即便是因奖畅销,这些主流文学的作品销量仍然不能与草根青年作者的作品相提并论。

“无论如何主流文坛都应该正视草根作者的崛起。”文学评论人郭庆红对记者说:“这些作者虽然笔触有时还有点稚嫩,对于生活的思考还需要不断深入,但他们对读者是掏心窝子的,他们不矫饰,不会无病呻吟的虚伪。这是值得一些主流文坛的作家学习的。”

郭庆红说,现在一些作家陷入了技术主义的漩涡,写作变成了炫技,炫技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脱离生活。可是作品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内容好,在用和氏的方式来进行表达,那就是优秀之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